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因子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从影像学角度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连续搜集7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强化特点、动态增强曲线(TIC)、ADC值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并搜集相应病灶CerbB-2和Ki-67表达情况,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病灶MRI表现和CerbB-2、Ki-6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70例乳腺癌中,环形强化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ADC值与CerbB-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淋巴结转移与CerbB-2、Ki-67阳性均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MRI表现和CerbB-2、Ki-67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根据MRI特点预测病灶生物因子表达状况,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下肢CTA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患者接受下肢CTA检查,随机分为常规剂量(RD)组和低剂量(LD)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RD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技术(Dose Right,Philips Healthcare),图像指数设为1 2;L D组:管电压8 0 k V,管电流20m As。RD组图像采用常规FBP重建,LD组图像采用IMR重建。比较下肢血管不同位置(主动脉分叉,髂动脉分叉,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端以及腘动脉近端)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内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和不同分段(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及小腿段)主观评价指标(血管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伪影及诊断信心)。结果辐射剂量LD组较RD组下降91.40%(0.16m Sv±0.01,1.8 6 m S v±0.5 1,t=-1 8.2 2 9,P0.05)。相较RD组,LD组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CT值、SNR和CNR均显著增高,而图像噪声则显著降低(P0.05)。主-髂动脉段噪声和伪影以及股-腘动脉段、小腿段的各项主观指标LD组均高于RD组(P0.05),余无差异。结论结合模型迭代技术,极低剂量下肢CTA在降低高达91.40%的辐射剂量时,仍具有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滤波反投影(FBP)、混合迭代重建(iDose4)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IMR)技术对低剂量双下肢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成年患者行双下肢CTA扫描,分别用FBP、iDose4和IMR方法重建,测量下肢各段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处、髂总动脉分叉处、股动脉近端、股动脉中段和腘动脉近端)的CT值、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4分法对3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FBP、iDose4和IMR重建图像的下肢各段血管平均CT值分别为(511.07±195.05)HU、(492.63±178.74)HU、(487.63±197.20)HU,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5,P>0.05)。图像噪声分别为(76.24±20.85)HU、(39.16±11.75)HU、(13.09±2.55)HU,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460.000,P<0.05)。CNR分别为6.35±3.14、12.97±5.10、33.83±15.8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122,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IMR(3.75±0.46)、FBP(1.39±0.51)、iDose4(2.61±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9,P<0.05),膝关节以上、下段动脉可诊断率IMR(98.66%)明显高于FBP(1.34%)、iDose4(5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9,P<0.05)。结论 行低辐射剂量双下肢CTA扫描时,相比FBP和iDose4,IMR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且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9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RESOLVE序列扫描(b=0、800 s/mm2),分别测量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病灶和正常宫颈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13)×10-3 mm2/s、(1.68±0.04)×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 mm2/s、(0.98±0.18)×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G1)、中分化组(G2)及低分化组(G3)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3)×10-3 mm2/s、(0.83±0.14)×10-3mm2/s、(0.79±0.09)×10-3 mm2/s,G1、G2组间及G1、G3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2、G3组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AD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在宫颈癌的诊断、病理分类及分化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胸部CT双期增强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130例拟诊为肺部占位的患者接受胸部双期增强扫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10;B组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指数8。A组图像采用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重建,B组图像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IMR)重建。比较两组图像肺动脉(PA)期及支气管动脉(BA)期的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优良率并计算辐射剂量。结果 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3.30±0.89)mSv,B组为(1.27±0.19)mSv,B组较A组下降61.52%(P<0.001)。PA期和BA期,B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A组,CNR显著高于A组(P均<0.001);两组肺窗和纵隔窗主观图像质量均达到较高评分,双期血管显示优良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迭代模型重建技术,低剂量胸部双期增强扫描可在较常规剂量降低61.52%的条件下,保证图像质量并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3.0T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宫颈癌患者和16例宫颈正常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常规序列和IVIM-DWI序列(8个b值,0~1000s/mm2)进行MRI扫描。使用MITK-Diffusion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得病灶的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宫颈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早期宫颈癌组(FIGO分期Ⅰ~Ⅱa)与晚期宫颈癌组(FIGO分期Ⅱb~Ⅳ)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宫颈癌组中D、D*和f值分别为(0.81±0.12)×10-3mm2/s、(12.76±2.92)×10-3mm2/s和(10.29±2.8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7±0.15)×10-3mm2/s、(14.04±2.89)×10-3mm2/s和(21.93±5.90)%;宫颈癌组的D和f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D*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参数D、D*和f在早期与晚期宫颈癌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值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以13.63%作为诊断阈值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100%。结论:IVIM-DWI定量参数中D和f有助于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的鉴别,以f值的诊断效能最佳。但IVIM-DWI定量参数对早期与晚期宫颈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8.
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由于其高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是目前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1],但其潜在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危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2],国内最新指南[3]亦推荐使用IR进行图像重建。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设备硬件、软件的发展,IR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全迭代重建技术是最新形式,在降低CTA辐射剂量上比以往IR技术更有潜力[4],在减少对比剂用量[5]、提高诊断准确性[6]和血管斑块分析[7]等方面也有很大价值。本文就全迭代重建技术在CCTA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长可变回波链分段读出弥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全瘤直方图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3例ⅠA期及25例ⅠB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MR RESOLVE-DWI资料,采用全瘤ADC值直方图分析法获得肿瘤直方图参数,包括偏度、均匀度、中位数、最大值、第90百分位数、最小值、全距、变异度、第10百分位数、峰度和平均值,比较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鉴别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效能。结果 ⅠB期子宫内膜癌ADC值直方图参数最小值及第10百分位数低于ⅠA期(P均<0.01)、全距高于ⅠA期(P<0.01),其他参数ⅠA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第10百分位数鉴别ⅠA期与ⅠB期子宫内膜癌的效能较高,AUC为0.81,阈值取571.80×10-6 mm2/s时,其敏感度为79.25%,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79.76%。结论 基于RESOLVE-DWI的ADC值全瘤直方图分析对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直方图参数第10百分位数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和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无或浅肌层浸润(A组)41例、深肌层浸润(B组)20例。采用全瘤勾画记录T2WI上肿瘤体积,并测量RS-EPI与SS-EPI DWI序列ADC图上肿瘤体积、最大ADC值(ADCmax)、第90百分位数ADC值(ADC90th)、平均ADC值(ADCmean)、第10百分位数ADC值(ADC10th)和最小ADC值(ADCmin),对比各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分析不同ADC值在A、B两组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RS-EPI DWI序列ADC图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好于SS-EPI,两者与T2WI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EPI的ADCmax和ADC90th大于RS-EPI(P<0.05),而两者的其他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S-EPI的ADC10th、ADCmin和RS-EPI的ADC90th、ADC10th、ADCmin在B组中均小于A组(P<0.05),而其他ADC值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S-EPI的ADCmin在鉴别A、B两组时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最佳阈值为0.474×10-3mm2/s,敏感度75.00%,特异度90.24%。结论:相比SS-EPI,RS-EPI DWI序列ADC值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更高,其ADCmin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时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