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支气管树解剖与仿真内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走行方向对仿真气管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正常自愿者人群均分为6组,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并分别对第S1、S4、S6、S8、S10段支气管作CT仿真支气管镜(VB)观察,测定VB下最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与轴面接近垂直走行的段支气管S1、S10在仿真内镜下走行最远,测量管径最细小;接近水平走行的段支气管S4、S6在仿真内镜下测量管径最大;斜行支气管S8在上述两者之间。结论: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直接影响仿真支气管镜的观察效果,垂直于扫描平面的支气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多层CT仿真支气管镜成像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合理的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成像扫描和重建参数。方法  1 2 0例健康志愿者均分为 6组 ,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扫描 (MarconiMX 80 0 0机型 ) ,包括层厚 6 5、3 2mm(准直分别为 5 0、2 5mm) ,螺距 1 2 5、1 75 ,曝光量 1 95、1 0 0、50mAs,标准分辨率和高分辨率扫描 ,所有病例均 50 %重叠重建 ,其中第 1、2组根据不同重建间隔及不同滤过算法组合共 5种方法重建。分别对第 1段支气管 (S1 )作CT仿真支气管镜 (VB)观察 ,测定VB下最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1 )扫描层厚和曝光量影响VB效果 ,层厚 3 2mm时可观察S1最小支气管内径为 2 1 8~ 2 63mm ,明显优于层厚 6 5mm时的 3 2 5mm(t=3 61 9,P <0 0 1 ) ,曝光量则以 1 95mAs为佳 (F =8 35 ,P <0 0 1 )。而螺距和扫描分辨率则无明显影响 (P >0 0 5)。 (2 )重建间隔显著影响VB效果 ,第 2组中VB效果以重建间隔 0 5mm时为优 (F =3 53 ,P <0 0 5) ,但 1 6与 1 0间及 0 5与 1 0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 5mm时可观察S1最小支气管内径为 (1 68± 0 2 1 )mm ,1 6mm时可观察S1最小支气管内径为 (2 1 0± 0 36)mm。第 1组中VB效果以重建间隔 3 2mm时最差 (F =3 2 0 ,P <0 0 5) ,2 0与 1 0mm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 0mm时可观察S1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多排螺旋 CT 扫描中改变扫描野(FOV)和矩阵(matrix)对体模中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 CT 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 Philips Brilliance 128排螺旋 CT 在3种不同 FOV(50 mm、150 mm、300 mm)条件下对含有 pGGN(直径均≥5 mm)的胸部仿真体模进行扫描,分别用标准分辨率(512×512)和高分辨率(1024×1024)矩阵进行重建(标准算法),记录体模中每个结节及其邻近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 CT 值和及其标准差(SD),通过公式计算各条件下图像的平均标准差(MSD)、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比较不同条件下各项指标的差异;再由2名医师采取盲法对不同条件下结节的可见度进行评分,用 Kappa 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2名观察者的一致性为中等或较好。当矩阵不变时,不同 FOV 条件下各 pGGN 的 MSD、CNR 及 SNR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结节的可见度评分随着 FOV 的减小而提高;而当 FOV 不变时,不同矩阵条件下 pGGN 的 MSD、CNR 及SNR 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高分辨率矩阵的 MSD 高于标准分辨率矩阵,CNR 和 SNR 低于标准分辨率矩阵,且对于结节的可见度评分,高分辨率矩阵较标准分辨率矩阵相比并无明显提高。结论对直径≥5 mm 的 pGGN,在矩阵相同的条件下,缩小 FOV,并不会对 CT 图像的质量造成影响,但能够提高结节的可见度评分;而当 FOV 保持不变,高分辨率矩阵的图像的 MSD 更大,SNR 及CNR 更小,且高分辨率矩阵对结节的可见度并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多层面CT仿真内镜对中央气道良性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在中央气道良性病变评价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中央气道良性病变,包括解剖性异常5例(气管性支气管2例、气管憩室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1例、食管气管瘘1例),炎症性病变1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9例、复发性多软骨炎3例、慢性炎症瘢痕2例)和其他10例(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撕裂2例、支气管腔内血凝块1例、支气管腔内痰栓5例、血管压迫2例)。痰液经CT复查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其余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Fibrobronchoscope,FOB)及活检证实。采用多层面CT机,准直2.5mm或5mm,p=1.25或1.75,重建间隔1.6mm或2mm,容积性VE观察。结果:解剖性异常和痰液栓VE明确诊断(12/12),显示详细;其他气道良性疾病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补充信息,对有辅助定位及判断良性狭窄的程度或范围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与FOB有较好的一致性(22/24)。结论:VE能充分显示良性病变,对横断面起很好的补充说明作用。解剖性异常和多数痰液栓能明确诊断,可免除FOB或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不同侵袭程度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 CT 表现,提高肺部 pGGN 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表现为肺部>5 mm 且经病理证实的 pGGN 患者的临床资料与 CT 图像,按照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微浸润及浸润性3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节的 CT 表现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的大小、密度及 CT 征象(病灶形态、边缘、瘤肺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结果共获取来自102例患者的104个 pGGN,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节密度、病灶形态、支气管充气征在3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313;P =0.566;P =0.108;P =0.194),结节的大小、分叶、瘤肺界面、含气腔隙、胸膜凹陷及血管改变在3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00;P =0.040;P =0.005;P =0.028;P =0.023;P =0.003),浸润性组的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浸润前及微浸润组(P =0.000;P =0.008),结节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鉴别浸润性腺癌的最佳界值为1.05 cm,曲线下面积(AUC)为0.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2%和46.7%。结论pGGN 的大小、分叶、瘤肺界面、含气腔隙、胸膜凹陷及血管改变对结节侵袭性程度判断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