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畸形的前庭开窗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1月间收治的8例先天性重度传导性聋伴面神经低位越窗或遮窗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0~21岁,平均14.5岁)进行面神经上前庭开窗和听骨链重建术,其中4例先行面神经移位术,再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语言频率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听力改善15dB2耳,16~25dB3耳,改善26dB以上3耳。无1例发生面瘫。随访4~28个月(平均17.5个月),听力保持不变。结论 对于面神经越窗或遮窗的患者行面神经上方前庭开窗术是可行的,可使患者提高听力,扩大了前庭开窗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6~2002年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经过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症446耳,术后出现并发症的47耳,分别为外耳道口狭窄、外耳道狭窄、感染引起的听力下降、单纯气导听力下降和面神经麻痹,其中听力下降10dB12耳,下降20dB19耳;下降30~40dB12耳。结果 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骨性外耳道开放不足,继发感染,鼓膜外侧愈合,未掌握面神经畸形的解剖特征。43耳进行了再手术,其中包括外耳道口狭窄24耳,外耳道狭窄9耳,听力下降8耳,面神经麻痹1耳。与并发症出现后进行比较,再手术使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0耳听力提高了10—20dB(23.3%),21耳提高了20~30dB(48.8%),12耳提高了30~40dB(27.9%)。面神经麻痹1耳再手术后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5耳采用保守治疗。结论 外耳道再狭窄和鼓膜的外侧愈合是造成手术后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严重的面神经畸形病例不要为了提高听力而损伤面神经。  相似文献   
3.
<正> 口、咽、喉部溃疡性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一般炎症和特殊性炎症外,尚有肿瘤以及各种全身性疾病。有的病程较长或反复发生,仅依局部表现难于诊断,故全身的详细检查和活体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遇到二例咽喉部溃疡,并伴有全身症状,经临床和病理学的检查,确诊为蕈样肉芽肿,实属罕见,特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002~2005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全耳再造Ⅰ期术后病例,进行新切口设计方案的Ⅱ期立耳手术46耳进行讨论.方法 全身麻醉后,沿耳轮外8 mm处做皮肤切开,分离耳轮皮层,保留再造耳廓支架表面的软组织层,于耳轮背面切口处分离皮肤至耳轮外缘,并使分离后的皮肤向后延伸并缝于耳背部之软组织.结果 手术病例均达到耳轮光滑,耳廓皮肤不肿,血运好,三角窝和舟状窝明显,耳廓后沟明显.结论 此手术切口及缝合方法的改进更加符合患者对人工耳廓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得克萨斯儿童医院有关恶性肿瘤记录为基础,包括头颈部实质性肿瘤及转移至头颈部肿瘤,同时将死亡率31%之组织细胞病亦  相似文献   
6.
扁桃体手术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李宝实氏曾将挤切器改为止血器,并用电刀配合挤切术获得成功,在李氏的启示下,长春空军医院对器械进行了改进,用高频电刀挤切扁桃体获得成功,应用该院改装器械,并加上稳定器施行手术100例,疗效良好。1.操作方法:1%的卡因表麻,仰卧头略后垂位,术者于患者左侧,操作方法与一般挤切术基本相同,只是省去了扭,揪的动作。切住后踩脚踏开关,给电约1~2秒钟,此时可听到“啪!啪!”声,扁桃体便被  相似文献   
7.
电钻噪声对豚鼠内耳功能和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科电钻噪声对豚鼠内耳功能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电钻噪声对内耳的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记录技术评价电钻噪声在不同时间暴露前后豚鼠听功能的变化。电钻噪声对豚鼠Corti器超微结构及组织化学的影响,采用定量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HC)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显色的灰度值,比较电钻噪声暴露前、暴露后6小时、1天、7天和15天时OHC的SDH的活性变化,并在光镜下观察耳蜗改变的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电钻噪声暴露后即刻(2h内)1天、7天和15天豚鼠Corti器的超微结构改变。将豚鼠耳后切口置于电钻噪声连续暴露30分钟和60分钟。结果:听功能检测结果显示电钻噪声暴露后各组动物ABR阈值、潜伏期和波间期较正常时略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化学观察显示:电钻噪声连续 60分钟暴露后各组动物耳蜗 OHC的 SDH显色灰度值与正常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各组动物耳蜗受损区域分布于外毛细胞第三排,尤以底转区和第二转明显,主要的病理变化有OHC纤毛轻度散乱、倒伏、融合及个别脱落。结论:说明耳科电钻就当前临床应用的强度,应用时间范围内来说,  相似文献   
8.
乳突根治术后的胆脂瘤复发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分析91例 (96耳 )乳突再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 ,讨论其胆脂瘤复发或残留的原因 ,再手术时对听力和病灶的处理原则等。1 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 1987年 1月到 1996年12月的住院患者 ,共 91例 (96耳 ) ,男 49例 ,女 42例 ;成人 76例(79耳 ) ,儿童 15例 (17耳 )。年龄 1~ 72岁 ,平均 3 4岁。其首次手术为乳突根治术者 91耳 (94.8% ) ,联合径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 2耳 (2 .1% ) ,鼓室成形术 3耳 (3 .1% ) ,再手术前听力检查 (纯音侧听或ABR) :传导性聋 71耳 ,气导听阈为 40…  相似文献   
9.
郭继周  汪若峰 《耳鼻咽喉》1999,6(4):229-231
人工中耳听器是为鼓膜与听骨链受损但又不能以手术修复术,尤其是那些伴有中度或中度以内感觉神经聋者所设计的一种可植入式声-电-振动换有装置。它将代替损伤了鼓膜或听骨链,完成近乎生理状态下的声学传导过程,。本研究是用声-电-振动信号分析技术来研究在生物离体状态下声学特征与振动模式,以分析本装置在语言传输过程中的保真度、提供植入人耳后听觉恢复的总体效果,作为对人工中耳听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性能评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远期听力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984年1月至2001年1月期间,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675例(700耳)行全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外中耳畸形患者进行随访,其中40耳未行听力重建术,实际听力随访635例(660耳)。随访3~19年,平均7.9年。结果外耳道狭窄120耳,外耳道再闭锁2耳,发生率18.5%(122/660)。外耳道感染6耳。术后听力改善(听力级,下同)20dB以上者512耳,占77.6%;其中改善30dB以上者231耳,占35%。随访结果:术后听力稳定者450耳(68、2%);随访听力比术后3周时听力不同程度下降者160耳(24.2%),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耳,听力下降20dB以上者35耳,123耳为听力下降10~15dB,但仍然比术前听力好。结论68.2%(450/660)耳廓再造与听力重建手术的患者可长期保持稳定的术后听力效果;患者听力下降主要发生于术后半年内,与外耳道狭窄及感染关系密切,少数患者的听力下降与鼓室内粘连、后下壁骨质增生、听骨固定或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