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重复的DNA(ttaggg)n序列,它能够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主要由RNA及蛋白质组成。基于高敏感PCR方法的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可检测端粒酶的活性。近年来大量资料表明: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抑制端粒酶使肿瘤细胞失去永生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引流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及Cochrane图书馆(2018年11期)、CBM、CNKI、VIP等数据库。系统评价根据PRISMA指南进行,并采用固定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2项研究涉及3 866例患者的RCTs(其中引流组2 003例,非引流组1 863例)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腹腔内液体发生率[RR=1.26,95%CI(0.92,1.72),P=0.16]、术后死亡率[RR=0.44,95%CI(0.04,4.72),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放置腹腔引流未能降低恶心或/和呕吐的总体发生率[RR=1.16,95%CI(0.95,1.42),P=0.15]、肩部疼痛发生率[RR=0.93,95%CI(0.71,1.23),P=0.62]。引流组具有更高的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测量)[MD=1.00,95%CI(0.58,1.42),P<0.00001],更长的手术时间[MD=6.07,95%CI(2.07,10.08),P=0.003]、术后住院时间[MD=0.73,95%CI(0.29,1.17),P=0.001]。切口感染与放置腹腔引流无关[RR=1.61,95%CI(0.97,2.69),P=0.07]。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毕放置引流管并无明显优势,腹腔引流的常规使用似乎具有不利的临床结果,对于这种措施应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与常规分层缝合法在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CNKI、CBM、VIP、WANFANG DATA,纳入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与常规分层缝合法在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术后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1 8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与常规分层缝合法在手术时间[MD=-17.09,95%CI(-19.32,-14.87)],术后切口感染率[RR=0.06,95%CI(0.03,0.12)],7 d内出院率[RR=1.17,95%CI(1.13,1.22)]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术后疼痛程度(需应用镇痛药物比率)[RR=1.05,95%CI(0.91,1.20)]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表明,与常规分层缝合法相比,腹膜外切口单层缝合法能显著缩短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7 d内出院率,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进一步予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CNKI、CBM、VIP、WANFANG DATA,纳入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用于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共计8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腹痛消失时间:MD=-2.96,95%CI:(-4.08,-1.84);(2)腹胀消失时间:MD=-2.9895%CI:(-4.33,-1.63);(3)肛门恢复排气时间:MD=-4.69,95%CI:(-5.24,-4.13);(4)腹痛腹胀缓解率:根据治疗周期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治疗48h及疗程结束后腹痛腹胀缓解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3,95%CI:(1.08,1.42);RR=1.51,95%CI:(1.29,1.76);(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率:根据治疗周期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治疗48h及疗程结束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0,95%CI:(1.041.37);RR=1.71,95%CI:(1.35,2.17);(6)平均住院时间:MD=-5.09,95%CI:(-5.95,-4.22);(7)中转手术率:RR=0.33,95%CI:(0.210.52);(8)胃肠减压量:根据治疗周期不同进行亚组分析,治疗48、72h及疗程结束后胃肠减压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MD=-305.4395%CI:(-359.84,-251.03);MD=-345.8095%CI:(-406.63,-284.97);MD=-507.1495%CI:(-549.19,-465.09).结论:目前研究表明生长抑素结合常规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但纳入的样本量小并且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体外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线粒体在诱导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0、30、60和100μmol/L槲皮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形态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变化。结果:槲皮素体外能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P<0.01),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10、30、60和100μmol/L槲皮素作用72h引起的细胞抑制率(F=343.71,P<0.01)和凋亡率(F=234.17,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槲皮素作用48h后,AO染色图片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和凋亡小体等。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结论:槲皮素体外能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负荷。方法选择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并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测量每例患者每天的直接护理项目工作频次、操作时间及间接护理工作时间。结果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直接护理工作时间为(282.64±51.70)min/患者,每日间接护理工作时间平均为45.51min/患者,平均护理工作总时间为(575.93±121.91)min/患者。结论手术时间不同对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护理工作负荷有较大的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在配备护理人力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8.
重症胰腺炎(ASP)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一般均需手术治疗,但其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很高,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提倡延期手术及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被认为是ASP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法中很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据文献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将SAP的病死率由50%~60%降至10%左右。本组12例ASP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大黄素具有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具有细胞毒潜能,其诱导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Bax-caspase途径、PKC途径、Fas途径及ROS途径等[1-3].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