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增强扫描,常用的对比剂有顺磁性钆螯合剂和铁磁性氧化物,临床常用药为钆喷酸葡胺(Gd—DTPA),此药进入人体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T,弛豫时间;从而增强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有利于病变显示和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Pass技术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MR angiography,3D-CE-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3D-CE-MRA患者,男19例,女13例,其中颈部血管成像4例,肺血管成像7例,腹部血管成像18例,下肢血管成像3例。3D-CE-MRA前,注射2ml钆喷替酸葡甲胺行iPass团注测试,实时显示感兴趣区(ROI)内血流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系统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30%的时间确定为对比剂峰值到达时间(Tp),同时自动将Tp导入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计算扫描延迟时间(Td),并启动扫描。分离各组图像并减影,然后行最大信号强度(MIP)投影。评价MIP后血管图像质量。结果29例1次顺利完成iPass团注测试和3D-CE-MRA,3例未能测出峰值曲线,经调整ROI面积后,成功完成。32例MIP血管图像质量平均得(3.81±0.59)分。结论iPass技术可准确测试Tp,并能自动控制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Td,有利于提高3D-CE-MRA成像质量,为3D-CE-MRA个性化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技术.资料与方法 22例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多层螺旋CT对选定的鼻咽层面进行定层连续扫描30次,将4×30帧图像输入function CT软件内,根据动脉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和各组织强化值计算各层面内每一像素的灌注指标,并计算各指标与同层面正常肌肉的比值,以此来评价鼻咽癌和邻近组织的灌注状态.结果鼻咽癌组织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分别为(51.7±10.9) Ml·100g-1·min-1、(35.4±5.2) HU、(14.5±1.7) s、(853.6±245.3) ml/100g,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肉灌注比值分别为7.0±1.8、4.1±1.4、0.6±0.1、6.9±3.9.结论正确的检查技术是灌注成像的重要保证,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鼻咽癌微循环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4.
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是临床获取病理标本的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图像空间分辨率高,能较清晰的显示骨骼、血管、神经、肿瘤坏死等影响穿刺结果的因素,同时也能较好显示穿刺后的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等,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多层面螺旋CT下Pinpoint立体定向系统使CT导向更简便、更准确,它是以局部采集的三维数据为基础,通过穿刺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MSCT)扫描速度比常规螺旋CT快4~8倍,在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各扫描期相,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病变定位及鉴别诊断。同时MSCT扫描时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iPass技术在CE-MR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Pass技术在增强MR血管成像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行CE MRA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其中腹部血管成像 15例 ,颈部血管成像 2例 ,股动脉成像 1例。CE MRA前 ,注射 2ml对比剂行iPass测试。扫描层面位于CE MRA冠状视野的远心端 1/ 3处 ,饱和板置于测试平面的近心端 ,iPass扫描1帧 /s,实时图像显示 ,同步绘制血管内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自动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 30 %的时间记为对比剂到达时间 ,自动将到达时间载入CE MRA序列 ,根据到达时间决定扫描延迟时间进行CE MRA扫描。原始图像减影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 ,评价重建血管图像质量。结果  17例一次顺利完成iPass测试和CE MRA ,1例首次未能测出峰值曲线 ,调整感兴趣区 (ROI)后 ,再行注射后测试成功 ,完成CE MRA。MIP血管图像质量评分 3.72±0 .5 7。结论 iPass测试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对比剂到达时间 ,可以自动控制CE MRA的扫描延迟时间 ,有利于提高CE MR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参数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共120次MSCT扫描,Marconi Mx8000型4层CT扫描仪,分别将准直层厚5.0mm、2.5mm、1.0mm与PitchO.875、1.25、1.75相匹配,各组数据分别以0%、50%、70%重叠重建率,对容积再现(VR)重建血管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级数显示评分,不同层厚、重叠重建率和Pitch分组比较,将准直层厚2.5mm、1.0mm组,重叠50%重建68次血管成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与对应VR图像行配对t检验。结果准直层厚1.0mm组O%和50%重叠重建及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50%、70%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准直层厚2.5mm组重叠重建率0%及准直层厚5.0mm组图像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时3种Pitch图像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准直层厚2.5mm和1.0mm时VR重建和MIP重建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A时选择适当的扫描重建参数,可以显示较多血管分支级数,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其优化的条件为:准直层厚2.5mm,Pitch1.75,50%重叠重建,两种重建方法VR和MIP在显示血管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CT已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但是胃肠道CT检查的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应将胃肠道CT作为专项检查来准备和操作,不精细的准备会漏诊或过度评估。为此我们对21例胃肠道的MSCT检查技术和护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口服静脉用钆喷酸葡胺稀释液改善MRCP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口服静脉用钆喷酸葡胺 (Gd DTPA)稀释液作为胃、十二指肠阴性对比剂 ,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质量。资料与方法 实验部分 :取Gd DTPA静脉注射液 1、2、3、4、5、6和 7ml分别加温开水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4 .6 4、9.2 7、13.91、18.5 4、2 3.19、2 7.82和 32 .4 6mg/ml稀释液各 80ml,并依次分组。设立 80ml温开水对照组。行T1WI(SE)和重T2 WI(IR EXPRESS )成像 ,测量各组在不同成像序列的信号强度 ,并计算增强率。临床应用 :对 2 1例经多方位MRCP不能避开胃、十二指肠内高信号背景干扰者 ,行口服稀释液前和后立即、5和 10min放射状多角度MRCP ,然后对各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加以判定。结果 浓度为 2 3.19、2 7.82和 32 .4 6mg/ml稀释液在重T2 WI(IR EXPRESS)成像序列中信号强度和增强率最小 ,且无明显差别。口服稀释液前与后 5、10minMRCP图像对胆总管、胰管、胆囊结构的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口服稀释液后 5与 10minMRCP图像对上述结构的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可选用浓度为 2 3.19mg/mlGd DTPA稀释液 80ml,作为胃、十二指肠阴性对比剂抑制高信号背景 ;口服稀释液后 5min成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MRCP图像。  相似文献   
10.
多层面螺旋CT Pinpoin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系统(Pinpoint系统)在多层面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2例发现体部肿块者进行MSCT下Pinpoint系统导向穿刺。包括肺部病变25例,纵隔4例,胸腔人口、肝、胰各l例。取出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评价穿刺的到位率、病检的准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2例经Pinpoint系统均成功取材,穿刺针到位率100%,一针刺中率71.9%。穿刺病理诊断准确性87.5%(28/32)。5例(15.6%)发生并发症,其中l例出血,4例气胸。结论 Pinpoint系统与MSCT配合使用可以取得较高的活检准确率,是一种准确、安全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