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MSCs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试图通过研究MSCs培养上清液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观察其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将分离培养的MSCs置于24孔板中,72h待其贴壁后,以丝裂霉素处理,与K562细胞共培养,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观察成人骨髓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单独的K562细胞生长曲线相比,与骨髓MSCs共孵育的K562细胞生长缓慢,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结论:成人骨髓MSCs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可能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α,IFN-γ的水平,探讨其与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CsA)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24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骨髓上清TNF-α,IFN-γ进行检测,所有再障患者给予CsA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再障病人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0.01),TNF-α,IFN-γ水平高者对CsA治疗的反应好.结论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CsA治疗的反应可能与骨髓上清TNF-α,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eeHs,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问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将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置于96孔板中,与经分离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3d,以单独培养的异体淋巴细胞为对照组,加入植物凝血素(PHA)刺激72h,用MTT还原法测定细胞增殖,观察成人骨髓MSCs培养上清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结果:成人骨髓MSCs培养上清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增殖转化抑制率为9.00%。在有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下,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下降,两者差异显著(P〈0.01),其增殖转化抑制率达20.91%。结论:成人骨髓MSCs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其作用机制部分为非细胞接触作用所致。推测可能是MSCs通过分泌某些可溶性细胞因子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慢性粒细胞K5 6 2 (CM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 - 6 0 (AMLM2 )的作用并与细胞株NB4(APLM3)作比较。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As2 O3 对HL - 6 0 ,K5 6 2及NB4细胞的作用。结果 :As2 O3不仅能诱导NB4的凋亡 ,提高其浓度至 2 .7μM和 8.1μM ,也能诱导K5 6 2 ,HL - 6 0的凋亡。As2 O3 不能诱导三种细胞分化。结论 :As2 O3 对细胞诱导的凋亡是非选择性的且不能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6.
白海  马晓慧  欧建峰  魏亚明  路继红 《现代免疫学》2005,25(4):327-329,F0003
观察细胞因子联合培养诱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白血病性树突状细胞(DC)的细胞特性及抗原提呈作用。选择CML患者的骨髓细胞和CML性细胞株K562细胞,应用GM-CSF+IL-4+TNF-α联合培养后进行细胞表型和特异性激活淋巴细胞作用的检测。CML-DC和K562-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表达CD1a、CD80和CD86等DC相关抗原,并可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并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同时DC可不同程度地分泌IL-12并协助淋巴细胞产生IFN-γ。CML患者的细胞和K562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分化为具有DC表型特性和特异性激活T细胞的白血病性抗原提呈细胞,使白血病DC瘤苗的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细胞学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自体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骨髓重建造血功能的规律与差异。方法:观察了两组13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后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学特点,其中,APBSCT6例,allPBSCT7例,结果:两组人在移植后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下降与回升有一定规律,不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建造血的速度与输入单个细胞(MNC)数有一定相关性,移植时病人状态及适时的对症支持治疗也是决定重建速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二巯丁二钠(NDMS)、抗氧化剂过氧化氢酶(CAT)和Ca~(2 )清除刘(Quin 2)对三氧化二砷诱导的三种粒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PCR ELISA法分别检测NAC、NDMS、CAT或Quin 2与三氧化二砷共同作用于三种粒系白血病细胞后其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变 化。结果:三氧化二砷0.6、2.7和8.1μmol/L可分别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发生40%-60%的凋亡,同时下调三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NAC 4mmol/L,NDMS 200μmol/L,CAT 80kU/L,Quin 220μmol/L不同程度抑制这种凋亡作用。NAC和CAT既可独立降低三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也可促进三氧化二砷对端粒酶的下调作用,而Quin 2可抑制K562和HL-60细胞中的这种下调作用。结论:三氧化二砷诱导的三种细胞的凋亡过程涉及了疏基失活、自由基的改变、细胞内Ca~(2 )浓度改变及端粒酶活性下降。NAC、NDMS、CAT及Quin 2可不同程度拮抗三氧化二砷对三种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及其与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带显带技术对7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76例中有47例(61.8%)出现染色体异常。共有9种主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t(15;17)及t(8;21)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且t(15;17)及t(8;21)分别只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患者,核型异常与临床完全缓解率及完全缓解持续时间等预后因素高度相关。结论:61.8%的AML患者有染色体异常,特异性的核型异常与特定的FAB亚型相关,是AML诊断和分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临床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取正常成人骨髓液5 mL,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1.073g/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以2×108个细胞/cm2的密度接种于含10%新生牛血清的LG-DMEM培养液。经培养、扩增后,进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的检测,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MtT法观察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观察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检测MSCs培养上清中HA、IV-C、LN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培养扩增获取的成人骨髓MSCs形态均一,为梭形或纺锤形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曲线示其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有90%以上的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标记物中CD4表达阳性,而造血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7、CD13、CD14、CD15、CD19、CD22、CD33、CD34、CD45和与移植排斥发生密切相关的HLA-DR表达阴性。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内有丰富的细胞器。成人骨髓MSCs抑制PHA诱导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其增殖转化抑制率为60.68%(P<0.01)。抑制作用同样存在于培养上清中,其增殖转化抑制率为9.00%(P<0.05)。在有PH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下,培养上清中增殖转化抑制率达20.91%(P<0.01)。和单独的K562细胞生长曲线相比,与骨髓MSCs共孵育的K562细胞生长缓慢,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由浓度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天数的延长,HA升高较迅速,而IV-C、LN则浓度变化不大。结论所建立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取骨髓粘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具有MSCs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造血支持等作用,可作为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