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贲门癌术前分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贲门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55例贲门癌患者行术前双期增强多层螺旋CT扫描,将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的分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横断面、MPR图像总的分期准确率为63.64%和61.8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对Ⅲ期和Ⅳ期的准确率均为60.98%。横断面、MPR图像对鉴别T2和T3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和84.4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横断面与MPR图像诊断T4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84.78%,81.82%,10.91%,92.86%和66.67%,89.13%,85.45%,10.91%,93.1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N分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80.00%,70.91%,56.36%,36.36%。诊断肝转移的准确率为100.00%,诊断腹膜、网膜转移的准确率为50.00%(2/4)。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贲门癌术前分期,特别是MPR图像使病变定位更直观,可提高T分期、N分期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宝石能谱 CT 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门静脉图像的质量,并将其与传统多排螺旋 CT 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搜集临床有恶性肿瘤病史、治疗后随诊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最佳 CNR 单能量组)、B 组(60keV+40%ASiR 组)及 C 组(常规螺旋 CT组),每组30例。A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40~140keV 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得出门静脉主干 CNR 随能量变化曲线,进而得出能谱 CT 成像中最佳能量点的单能图像;B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60keV 的单能量图像,并加上40%的 ASiR。C 组门静脉期采用常规肝脏增强扫描模式扫描得到门静脉期扫描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 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及 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盲法下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最佳CNR 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87keV 左右。在 A、B、C 组图像的 CNR 分别为6.81±1.87、8.09±2.29、3.30±1.0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8±0.58分、4.35±0.56分和3.58±0.46分。A、B 组的 CNR 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 C 组(P <0.001)。结论:MSCT 门静脉成像中最佳 CNR 单能量与60keV+40%ASiR 图像较常规螺旋 CT 图像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均可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108例宫颈癌的髂总、髂内、髂外组、闭孔组、腹主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85.6%;诊断各个解剖部位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髂内组,87.5%、55.9%;髂外组,76.4%、60.9%;髂总组,89.8%、68.8%;闭孔组,64.3%、92.5%;腹主动脉旁,40.0%、96.9%.髂内组、髂外组、髂总组的淋巴结数目,阳性组多于阴性组(P<0.05).结论综合分析淋巴结大小、数目、密度对诊断淋巴结转移非常有帮助,出现淋巴结坏死高度可疑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F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其组织学起源及发病原因还不清楚。由于对此病缺乏充分的认识,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拟结合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以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7例,MRI扫描2例。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扣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MRI2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征象的分析,以提高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6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36例(50个),恶性肿瘤18例(19个)。73%(36/49)良性肿瘤位于浅叶,26%(13/49)位于深叶及跨叶;47%(9/19)恶性肿瘤位于浅叶,53%(10/19)位于深叶及跨叶(P=0.041)。90%(45/50)良性肿瘤边界清楚,68%(34/50)形态规则;90%(17/19)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楚,84%(16/19)形态不规则(P值均为0.000)。64%(32/50)良性肿瘤密度不均匀,84%(16/19)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密度不均匀良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清楚88%(30/34),小片状61%(21/39),恶性肿瘤低密度区边界不清100%(16/16),大片状69%(11/16)(p=0.000)。强化程度大于等于肌肉者,良性占95%(41/43),恶性占88%(16/18)。16例肿瘤可见颈部肿大淋巴结(最大横径≥8mm),8例良性,8例恶性。12例恶性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结论位于浅叶、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病变内低密度区边界清楚为良性肿瘤的特点,反之则为恶性肿瘤的特点。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多发性、强化特点、血管通过环绕征等,有助于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s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飞  赵心明  李忱瑞 《当代医学》2009,3(5):113-115
肝动静脉分流(hepatic arteriovenou shunt,HAVS)是肝动脉与门静脉、肝动脉与肝静脉之间的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通路,多见于肝癌,发生率为14%~63.2%^[1-3]。也可见于外伤、肝血管瘤、肝硬化、肝穿刺活检、肝脓肿、布加综合症等疾病。肝动静脉分流分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y—portal Venous Shunt,APS)和肝动脉一肝静脉分流(artery—hepatic veinshunt,AHVS),前者更常见。肝APS可引起或加重门脉高压症状,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严重者可危急生命;HAVS可增加肿瘤细胞经门脉、肝静脉向远处器官扩散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重建参数对头颈部肿瘤MPR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重建及重组参数对头颈部肿瘤MPR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便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资料与方法 使用GELightspeedUltra 8层螺旋CT扫描机对 6 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2 8例 ,分别对原始数据进行 1.2 5mm、2 .5mm层厚的轴面重建 ,重叠率均为 5 0 %。图像重组时 ,分别采用层厚 1mm、2mm、3mm和 5mm。第二部分 39例 ,分别采用 0 %、2 5 %、5 0 %和 75 %的重叠率和 1.2 5mm层厚进行轴面重建 ,然后采用 1mm层厚进行图像重组。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第一部分 ,在软组织、骨质和伪影方面组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1.2 5mm层厚轴面重建的各组MPR图像中 ,1mm层厚组对软组织和骨质的显示好于其他各组 (P <0 .0 1)。第二部分 ,在软组织、病变、骨质和伪影方面组内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在软组织和病变方面 ,5 0 %与 75 %重叠率图像质量最佳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骨质方面 75 %重叠率组图像质量高于 5 0 %组 (P <0 .0 5 ) ;在伪影方面 ,5 0 %重叠率组好于 75 %组 (P <0 .0 1)。结论 头颈部肿瘤MSCT图像后处理采用 1.2 5mm层厚、5 0 %重叠率进行轴面重建后 ,用 1mm层厚的MPR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软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9.
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患者行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利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3D)及CT仿真结肠镜(CTVC)图像.将CT结果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46例经手术和/或结肠镜证实,其中癌41例,其他5例.螺旋CT对结直肠癌病人的检出率为95.12%(39/41),病灶的检出率为93.02%(40/43).结论螺旋CT结肠成像是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是结肠镜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典型和不典型CT征象。方法:收集125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3例,其中病变位于阴道残端9例,位于手术床区8例,位于盆壁5例,位于前腹壁1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物,有明确坏死12例;淋巴结转移79例,其中只有淋巴结转移54例,同时合并有局部复发者6例,同时合并有远处转移10例,三者同时并存9例。远处器官转移23例,其中肝脏转移11例,肺转移6例,肾上腺转移3例,骨转移2例,腹膜复发1例。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CT可检出复发或转移病灶,并能显示病灶形态和范围,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