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是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检测技术,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特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本文试以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作为对照,对蛋白印迹法用于诊断梅毒的若干问题作一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2.
皮肤瘢痕增生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两者均表现为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凸出皮面;前者瘢痕局限于原发损伤处,后者瘢痕呈侵袭性生长,累及周围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凋亡抑制、合成胞外基质的功能增强,以及胞外基质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均可导致胶原纤维的过量沉积,这些构成了皮肤瘢痕增生的生物学基础。祖国医学对瘢痕增生的治疗历史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评价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总结51例早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对RPR、FTA-ABS、蛋白印迹法以及PCR等多种诊断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一期梅毒较少,多表现为不典型下疳,女性患者易于漏诊;二期梅毒较多,临床表现多我样但皮疹常以阴剖为主,掌跖暗红色斑疹、肛周扁平湿疣较为常见。在实验诊断方面,RPR对本组病例的敏感性为73.2%,FTA-ABS为94.1%,蛋白印迹法为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应用环孢素A(CsA)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更换普乐可复(FK506)对肝功能损害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8例肾移植术后应用CsA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以FK506替换CsA,FK506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以患者体重、移植后时间、病情及FK506血药浓度进行相应调整,同时保肝治疗。结果将CsA替换成FK506治疗2-8周后,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ALT、D-BIL及I-BIL)呈明显下降趋势。8-12周后,14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接近正常,替换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血清Cr、BUN)换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续随访3-6个月,肝功能、肾功能全部维持正常。结论对CsA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肾移植患者应用FK506替换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机理参与的表皮过度增生性皮肤病。多种可溶性因子介导这一病理过程,如白细胞介素Ⅰ和Ⅵ,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Ⅱ(IL-2)是免疫反应的两个重要因子,它们通过对多种细胞的作用及对其它细胞因子的影响而参与免疫调节。国内外至今尚未在银屑病皮损中发现IL-2的存在。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皮损中有无IFN-γ,IL-2;它们在皮损中的分布、含量、与病程的  相似文献   
6.
静滴西咪替丁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 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7年8月~1999年9月采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CMD)静滴治疗多种原因所致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共43例,效果甚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身性皮肤瘙痒症患者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2~65岁;病程1个月~3年;其中老年性瘙痒症17例,冬季瘙痒症9例,夏季瘙痒症6例,低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瘙痒6例,迪银片所致瘙痒5例。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并见表皮剥脱、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所有患者均曾服用多种抗组胺药及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并曾用中药(31例)、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13例)等治疗。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无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前列腺癌树突细胞(DC)瘤苗,并探讨其体内外抗前列腺癌的作用。方法 分离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制备DC,光镜下观察DC的形态学特征,混合淋巴细胞试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吞噬试验观察DC的生物学特性。经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产物致敏构建DC瘤苗,将DC瘤苗皮下注射于18只前列腺癌模型小鼠。结果成熟DC突起多而长,胞内囊泡少,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强;DC瘤苗分泌IL-12能力增强;小鼠应用DC瘤苗后,其脾脏T细胞对RM-1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坏死明显,瘤体内及肿瘤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在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诱导下可转化为DC。RM-1前列腺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构建的DC瘤苗能诱导T细胞对RM-1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且能分泌更多的IL-12,可用于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顺  张毅  李博  赵庆利  李青 《山东医药》2010,50(39):11-13
目的进一步提高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7例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行肾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后2周行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8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CD4+/CD8+值,观察不良反应;随访1a、3a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CD4+水平及CD4+/CD8+明显高于术前,CD8+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3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根治术后DC免疫治疗可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两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剜除术组60例、电切术组63例),分别行HoLEP和TuRP,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冲洗液量较电切术组多,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均小于电切术组。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IPSS、Qmax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剜除术组发生尿道狭窄3例,尿失禁1例,无阳痿发生;电切术组发生尿道狭窄5例、尿失禁2例、阳痿1例,两组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可靠,与电切术相比,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rostatitis (CP) and male infertility. Methods 120 cases of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120 cases of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out chronic prostatit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sperm quality、sperm movement function, partial bio-chemical indicator in semen and sperm aggregation in the two groups a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P plays an important negative role in male infert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