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顺行岛状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达到修复肢体无端组织缺损时不损伤其主干动脉的目的,设计以浅静脉干远端为蒂的顺行岛状静脉皮瓣,临床应用6例,结果5例成活,11例坏死。结论为静脉岛状皮瓣成活过程比较复杂,严格选择适应证,采用促活措施是此类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容容  谭善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59-3760
跨区反流轴型皮瓣是一种新型的皮瓣.现就其理论的确立,基础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意义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胸前瘢痕疙瘩次全切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至1999年采用保留瘢痕边缘的次全切除术,术后给予康宁克通A局部预防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共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7例,女21例;病史2年至21年。年龄15~52岁。胸前部26例,右耳后1例,左肩背部1例。其中10例为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瘢痕疙瘩面积最小为7.5cm2,最大为63cm2,外形欠规则。 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前美蓝画线,沿瘢痕周围作切口,留边缘瘢痕约0.5cm,于瘢痕深部与脂肪组织交界平面锐性切除,范围在2cm宽以内的条状瘢痕切除后分离创缘两侧,分层无创、无张力缝合。本组采用直接缝合法共10例。瘢痕范围较大,不能直接缝合的行全厚皮移植、打包包扎固定,本组植皮病例18例。  相似文献   
5.
简介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基础理论和移植后的转归。重点介绍了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所必须考虑和改进的因素,如供区因素、受区因素、取脂方法、药物因素、营养因素、处理因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移植存活率逐渐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必将在整形美容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 1996至 1999年采用保留瘢痕边缘的次全切除术 ,术后给予康宁克通A局部预防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共 2 8例 ,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7例 ,女 2 1例 ;病史 2年至 2 1年。年龄15~ 5 2岁。胸前部 2 6例 ,右耳后 1例 ,左肩背部 1例。其中10例为术后复发再次手术 ,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 ,瘢痕疙瘩面积最小为 7.5cm2 ,最大为 6 3cm2 ,外形欠规则。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术前美蓝画线 ,沿瘢痕周围作切口 ,留边缘瘢痕约 0 .5cm ,于瘢痕深部与脂肪组织交界平面锐性切除 ,范围在 2cm宽以内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提高静脉皮瓣成活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制成单蒂无输出型(A组)、双蒂主干输出型(B组)、双蒂属支输出型(C组)和三蒂属支输出型(D组)4种静脉皮瓣,通过观测皮瓣的成活面积、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组织学检查,比较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并初步探讨其成活机理.结果 A、B、C、D各组皮瓣的成活率依次增高,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皮肤组织MDA含量术后8~24h增长幅度按D、C、B、A依次递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A、B两组皮瓣上皮细胞较多的线粒体空泡样变性,嵴部分消失,染色质边集,不同程度的核固缩.C和D组此种改变轻微.结论 双蒂属支和三蒂属支输出型静脉皮瓣,能缓解静脉皮瓣的高张力水肿和维持血流的有效灌注,有助于提高静脉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为达到修复肢体远端组织缺损时不损伤其主干动脉的目的,设计以浅静脉干远端为蒂的顺行岛状静脉皮瓣。临床应用6例,结果5例成活,1例坏死。结论认为静脉岛状皮瓣成活过程比较复杂,严格选择适应证,采用促活措施是此类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竹枕垫托烧伤创面,使置垫处创面愈合加快,缩短了烧伤疗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竹枕由竹篾编织而成,两端大,中间略小,呈哑铃状,有弹性,且中空,有大小不一的编织孔与外界相通。竹枕经消毒后,即可垫于肢体软组织较厚的部位。置垫处暴露,半暴露或包扎疗法均可。竹枕需每日更换一次,并可酌情移动垫托位置(附图)。对已感染的部位,则不宜使用本垫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