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丙基硫氧嘧啶和ANCA阳性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治疗Graves病最常用的药物,近年来不断有报道提示在用PTU治疗的病人中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临床多表现为全身系统受累,肾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肾外最常见的是肺脏、皮肤、粘膜,还可表现为狼疮样综合征。本病的预后与病程有关,及时停药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肾上腺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外伤性肾上腺挫伤及形成血肿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37岁.患者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局部叩痛及伴发伤症状.右侧肾上腺损伤25例(86%)、左侧2例(7%)、双侧2例(7%).相关内分泌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行CT检查29例、MRI检查5例、超声检查6例,CT随访观察23例,MRI及超声复查各1例. 结果 29例患者中CT、MRI及超声首次检查符合率分别为97%(28/29)、100%(5/5)和50%(3/6).1例单纯性右侧肾上腺血肿CT未确诊,经MRI检查确诊.肾上腺挫伤CT表现为肾上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及灶性高密度出血影;急性期血肿表现为类圆形无强化高密度影,直径1~3 cm,周围脂肪组织内可见不同程度的高密度索条影;1~26周CT复查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无假性囊肿形成.5例亚急性及慢性期血肿MRI表现为T1WI、T2WI及DWI呈典型高信号,T2WI周边呈环形低信号,CT或MRI增强扫描时血肿不强化,与周边形成的环状高密度或高信号强化影形成特征性"坚果"样影像改变.3例肾上腺血肿超声表现为肾上腺低回声肿块,未见血流信号. 结论 CT是肾上腺挫伤及血肿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患者病情发展转归中有其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对CT和超声诊断困难的病例MRI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3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清和尿β2-m、尿Alb的含量,旨在探讨β2-m、Alb在脑梗塞时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高级职称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学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的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影像学资料,判断患者是否为腹膜转移癌,对膈下、道格拉斯窝、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网膜及系膜进行重点观察,进一步比较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扫描对腹膜癌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常规MRI、常规MRI联合DWI图像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0%与71.43%、96.77%与78.57%。常规MR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73.33%)明显低于常规MRI联合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χ2=4.865,P0.05)。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可以有效提高腹膜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已证明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国际上公认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ECASEⅢ的研究将时间窗进一步扩大到4.5h。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即使是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窗和标准进行溶栓治疗,疗效却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如不进行影像学进一步评价筛查,排除不适应溶栓治疗患者,其疗效及临床应用仍受到  相似文献   
6.
2008
  • 磁共振多模式快速成像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八例 [其它论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
  • 2.0.TX;2-J.aspx'>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其它论文] 2000
  • Extending the time window for thrombolysis:evidence from acute stroke trials 2005
  • The evolving role of acute stroke imaging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patient selection and outcomes assessment 2005
  • Schellinger PD.Thomalla G.Fiehler J MRI-basod and CTbased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stroke within and beyond established time windows:an analysis of 1210 patients [其它论文] 2007
  •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2005
  • Thomalla G.Schwark C.Sobesky J Outeome and symptomatic bleeding com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in 6 hours in MRI-selected stroke patients:comparison of a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 with the pooled data of ATLANTIS,ECASS and NINDS rt-PA trials [其它论文] 2006
  • Warach S.Dashe JF.Edelman RR Clinical outcome in iachemic stroke predicted by early diffusion-weighted and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 preliminary analysis 1996
  • Barber PA.Darby DG.Desmond PM Prediction of stroke outcome with echoplanar perfusion-and diffusion-weighted MRL 1998
  • 薛静.高培毅.林燕 MR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的价值 [其它论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
  • Donnan GA.Howells DW.Markus R Can the time window fo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es in stroke be increased? 2003
  • >>更多...  相似文献   

    7.
    醉酒后膀胱破裂较少见,患者常因醉酒后腹痛就诊而易与上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及肠梗阻等常见急腹症相混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于2004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醉酒后膀胱破裂5例,笔者结合文献对其CT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83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MRI指导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I评分)及功能恢复评分(mR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3例患者治疗后颅内动脉狭窄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及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溶栓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12h内不同时间段(≤4.5h和>4.5h)的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指导的中青年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4.5h和4.5~12.0h脑梗死患者在MRI界定下具有相同的组织窗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而及时的MRI评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清BGP,PTH,CT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 ,早在 1948年 ,Albroght曾提出糖尿病可伴有骨质疏松。为探讨其发病机制 ,我们测定了 5 2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降钙素及甲状旁腺素的水平 ,并和 30例正常人作对照。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 1985年WHO分型和诊断标准的 5 2例 2糖尿病患者 ,系我院 1999 7~ 2 0 0 1 6期间住院病人。年龄 5 3 5± 16 8(36~ 80 )岁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2 9例 ,病程 1~ 19年。对照组为 30例无心、肝、肾、脑及内分泌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年龄 5 0 71± 5 3(35~ 6 6 )岁。二、方法 :血清骨钙素RIAk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急诊快速评价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13例发病<1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先行CT平扫,排除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灶后行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3D TOF-MRA)及T2加权成像(T2WI)],约5min完成;筛选超急性期脑梗死(DWI略高信号,而T2 WI未见明显高信号)158例(52.1%),并对其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评估.结果:发病<4.5 h组、4.5~≤9h组及>9~12h组的患者中分别75.4%(43/57例)、54.1% (73/135)及34.7% (31/121例)患者符合超急性期脑梗死;其中1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2例(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2.9%),1例(0.74%)死亡;90 d评估预后良好125例(91.9%).结论:急诊MRI快速评价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的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能排除发病<4.5 h但梗死灶已非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及界定发病>4.5h或不明确时间窗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