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CD34的表达,并以40例正常胃粘膜标本作为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计数。对COX-2和VEGF的表达采用半定量计分法判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83.0%;VEGF表达阳性者45例,阳性率为84.9%。COX-2表达与VEGF表达相关显著(P<0.05)。并且,COX-2和VEGF的表达与TNM分期(P<0.05,P<0.05)、淋巴结转移(P<0.01,P<0.05)和远处转移(P<0.01,P<0.05)相关。COX-2/VEGF同高表达组中MVD值(79.5±25.8)高于COX-2/VEGF同低表达组中的MVD值(45.0±13.9),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与VEGF共表达,并相互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48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并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的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2人出现轻微并发症,包括颈部皮下气肿和胸痛,且均于手术后3~6天出院。术后复查显示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较之前均有所改善。因此我们认为精准熟练的护理配合对POEM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GPC3)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能否作为一个新的肝癌预警分子。方法 肝癌及癌旁组织取自 160 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GPC3 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GPC3 表达与患者性别(男性 89 例,女性 71 例)、年龄(≤ 50 岁 102 例,> 50 岁 58 例)、血清 HBsAg(阳性 102 例, 阴性 58 例)、甲胎蛋白(< 300 μg/L 61 例,≥ 300 μg/L 99 例)、肿瘤大小(直径 ≤ 5 cm 104 例,> 5 cm 56 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 48 例,中分化 55 例,低分化 57 例)的关系。结果 GPC3 表达阳性率肝癌组织为 74.4%(119/160),癌旁组织为 43.8%(70/160),肝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χ2= 17.21,P < 0.05)。GPC3 表达与血清 HBsAg、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GPC3 表达阳性率血清 HBsAg 阳性者为 79.4%(81/102),阴性者为 65.5%(38/58,P < 0.05);肿瘤直径 ≤ 5 cm 者为 69.2%(72/104),> 5 cm 者为 83.9%(47/56,P < 0.05);肿瘤组织高分化者为 60.4%(29/48),中分化者为 80.0%(44/55),低分化者为 80.7%(46/57),高分化组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织(P< 0.05)。结论 GPC3 可能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肝癌的预警分子。  相似文献   
4.
陕西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冈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2例及正常健康人108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对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正常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CHB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c=0.014;OR=3.57;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较低复制状态多见(Pc=0.034,OR=3.88,P〈0.05);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3.4%,明显高于CHB组7.4%(Pc=0.03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在陕西地区汉族人与HBV感染的保护相关;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早期胃癌,均行ES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记录一般资料,分析影响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1例失访,22例病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组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病情未复发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较好,肿瘤浸润深度达黏膜下层、术前未行超声内镜检查、手术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在肝癌中的表达,探讨正常氧和缺氧状态下,HBx对HIF-1α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8份原发性HCC组织标本中HBx和HIF-1α的表达,用SPSS10.0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常氧和缺氧条件下,HepG2及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 X)中HIF-1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常氧和缺氧状态下HepG2及HepG2-X细胞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78份肝癌组织标本中,HBx和HIF-1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4.36%(58/78)和69.23%(54/78),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36,P<0.05)。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常氧状态下, HepG2细胞中HIF-1α的表达阴性而HepG2-X中表达阳性,主要位于细胞浆,部分位于细胞核,而缺氧状态下,HepG2和HepG2-X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常氧状态下,HepG2细胞中HIF-α几乎无表达,而HepG2-X明显表达。两者在缺氧1 h开始均表达,8 h达到高峰,16 h后逐渐下降,测量两者缺氧8 h时的表达,发现HepG2-X中HIF-α的表达增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ROS含量显示:在常氧状态下,HepG2-X细胞中ROS含量明显高于HepG2细胞。在缺氧状态下,二者ROS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常氧状态下HepG2细胞的ROS含量。结论HBx及HIF-1α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并显著正相关;常氧或缺氧状态下,HBx均可上调HIF-1α在HepG2细胞中表达,并且HBx对HIF-1α的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ROS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发现,干细胞生物治疗可促进肝脏再生,因此备受关注.在动物体内,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可参与损伤肝脏的恢复,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通过siRNA下调TSG10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系PANC-1生长、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合成的TSG101 siRNA片段插入至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pGenesil-1质粒中,用lipo-fectamine 2000将质粒转入胰腺癌细胞系PANC-1后,Western blot鉴定siRNA对TSG101蛋白干扰效率。然后用MTT、流式细胞术检测TSG101下调的细胞生长、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SG101 siRNA有效下调其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的表达,下调TSG101基因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PANC-1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与随机对照siRNA及阴性对照细胞相比,MTT分析显示有效转染TSG101 siRNA的细胞从第4天开始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增殖指数(PI)下降(P<0.05)。结论:下调TSG101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表达后能够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并有效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利用RNA干涉技术下调内源性TSG101表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胰腺癌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GIK治疗重症肝炎对Th2类细胞因子及临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大剂量极化液治疗。治疗前后采用ELESA法检测TNF-α、IL-1,IL-4、IL-6和IL-10的水平,同时查肝功能等常规检查。结果应用大剂量极化液治疗重症肝炎后患者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NF-α、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则升高,其变化幅度明显大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的GIK治疗重症肝炎疗效优于常规疗法,机制可能与调节Th2类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URG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URG4与HBx在肝癌组织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URG4和HBx在正常组织、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RG4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和54%,而在正常组织中仅22.2%弱表达,其与HBx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和0.45(P0.05)。结论:URG4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HBx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