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研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肿瘤患者预防应用拉米呋定是否减少化疗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活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2月~2005年8月收治的39例合并HBV感染的需化疗的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和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按是否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呋定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21例。前者口服拉米呋定,至化疗后6个月。比较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炎、HBV再活化和化疗延迟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55.6%vs.42.9%,P=0.429),急性肝炎发生率明显下降(11.1%vs.57.1%,P=0.006),HBV再活化发生率下降(5.6%vs.38.1%,P=0.023),而化疗延迟发生率下降(16.7%vs.61.9%,P=0.008)。结论:预防性口服拉米呋定可能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和肝炎活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培养方式、碳源、氮源对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宜的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基.方法 以B号山药试管苗为材料,运用一步培养法和两步培养法筛选最佳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氮源和碳源进行诱导培养,定期对微型块茎的诱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两步培养法、60g/L的碳源(白砂糖或蔗糖)、[NO3-]/[NH4 ]为3:1、总氮量为30 mmol/L时有利于山药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结论 首次建立了两步培养法诱导山药微型块茎形成的培养模式,筛选出了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为微型块茎的离体诱导形成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放疗,化疗在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外科手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仍处主导地位,但可手术切除的病变其5年生存率依旧徘徊在50%~60%,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按照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发生部位的不同,复发率可占20%~50%不等。寻求和探索提高局部控制率与减少转移发生率的有效综合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一种实用于医学图像聚类分析的改进DENCLUE算法,用此算法先聚类出有器官语义意义的区域,再在聚类出的区域上,分别提取基于灰度直方图统计特征的均值、方差、倾斜度和峰度4个局部特征,这些局部特征能够更好地表示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邓涤  周福祥  周云峰  熊杰  谢从华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4):208-209,212,F0004
目的比较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与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方法分别培养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和Hep-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其增殖能力,Transwells小室法测定运动及侵袭能力。结果Hep-2和Hep-2R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0.75±1.29)%和(19.17±0.8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22.0±6.8)和(117.0±5.8),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侵袭力(6个镜下视野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6.0±9.8)和(166.4±8.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喉鳞癌放射抗拒细胞株Hep-2R较其亲本细胞株Hep-2的体外增殖能力弱,而运动和侵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一种实用于医学图像聚类分析的改进DENCLUE算法,用此算法先聚类出有器官语义意义的区域,再在聚类出的区域上,分别提取基于灰度直方图统计特征的均值、方差、倾斜度和峰度4个局部特征,这些局部特征能够更好地表示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培养方式、碳源、氮源对山药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宜的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基.方法 以B号山药试管苗为材料,运用一步培养法和两步培养法筛选最佳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氮源和碳源进行诱导培养,定期对微型块茎的诱导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两步培养法、60g/L的碳源(白砂糖或蔗糖)、[NO3-]/[NH4 ]为3:1、总氮量为30 mmol/L时有利于山药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结论 首次建立了两步培养法诱导山药微型块茎形成的培养模式,筛选出了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为微型块茎的离体诱导形成及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刀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间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6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患者接受深圳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月亮神γ刀设计放疗联合TACE治疗,B组34例患者接受瑞典医柯达公司生产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根据病灶大小评估疗效。所有患者均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1次,4周后重复1次,休息2周后再根据分组情况分别行γ刀治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γ刀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具体方法为:在各自的立体定向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行CT增强扫描靶区,对所获图像在TPS上进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GTV为影像学上所见肿瘤靶区,PTV在GTV基础上均外扩1cm,修饰解剖学边界。γ刀为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照射剂量为每次3Gy,每周5次,共15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为9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照射剂量为每次2.5Gy,每周5次,共28次。结果 A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20例(57.1%),稳定(SD)8例(22.9%),进展(PD)5例(14.3%),总有效率(RR)为62.9%。B组患者CR 0例(0),PR 19例(55.9%),SD 8例(23.5%),PD 7例(20.6%),RR为55.9%。A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60.7%,B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58.1%。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轻度肝功能损伤,无与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γ刀联合TACE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均为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γ刀联合TACE治疗对患者骨髓抑制作用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