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和血、尿β2-m水平测定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均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同时测定移植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膀胱放射性计数与移植肾放射性计数比值(B/K值)和移植肾放射性1min计数与腹主动脉放射性1min计数比值(K1min/A1min比值)。在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前所有病人均收集其血液和尿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尿β2-m水平。结果:12例肾功能正常者肾动态显像示肾血流灌注及功能良好,GFR值为(49.1±6.1)ml/min,B/K值均〉3,K1min/A1min比值为8.18±1.41;4例急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受损程度重于功能相,GFR值为(33.2±5.3)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59±0.86,β2-m水平以血β2-m升高明显;8例慢性排斥反应者肾血流灌注和功能相均同时受损,GFR值为(19.8±7.5)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为2.19±0.84,β2-m水平也以血中升高明显;2例肾小管坏死者及2例环孢素A肾中毒者肾血流灌注受损均轻于功能相,GFR值分别为(38.5±4.1)ml/min和(39.4±5.81)ml/min,B/K值均〈1,K1min/A1min比值分别为5.83±0.84和6.01±0.66,β2-m水平以尿中升高显著。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半定量参数K1min/A1min比值和B/K值,结合肾移植病人术后血、尿β2-m水平联合分析可早期初步鉴别排斥反应的类别,可作为判断移植肾受损程度、原因及预后估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10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层厚5mm,重建间隔5mm;以2.0~3.0ml/s速率静脉注入100ml含碘造影剂后60~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184个肝转移灶,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156个,总体检出率84.8%,阳性预测值96.0%,假阳性率3.8%(7/184)。在72例患者的76例次手术中,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可切除率为93.4%(71/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54.2%。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初次SCT漏/误诊而后CT扫描检测到的小肺癌CT征象。材料与方法:复习2490例初次SCT普查中漏/误诊患者的CT征象,回顾性评价其CT征象、检测时间、细胞类型及病理分期。结果:初次SCT扫描漏误诊小肺癌5例,其中4例病检肺癌为1期,1例为Ⅱ期。结论:SCT普查可漏/误诊接近检测阈的小肺癌结节,慎用双窗观察,推荐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CT--病理对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谈高  姜兆侯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1000-100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其放射学特征为小结节形成 ,气腔实变 ,空洞及钙化形成 ;其病理学特征为干酪样肉芽肿或干酪性肺炎 ,多有纤维化和萎缩性钙化形成倾向。本文以放射—病理学对照的方式 ,着重于综述在免疫抑制宿主中结核杆菌引起的肺实质改变。1 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1.1 原发性结核 由于原发性结核患者对结核菌不敏感 ,缺乏对病变局限化和杀死细菌的免疫反应 ,不能使病变局限化导致广泛气腔实变 ,伴随嗜酸细胞浸润和干酪样坏死的发生。这种坏死面积大小通常 1~ 6cm ,可发生有空洞形成的中央性液化及随后穿破支气管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成人较为常见的疾病,且容易复发,不易治愈,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或附睾炎同时并发.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口服盐酸西多环素治疗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慢性前列腺炎,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3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医院及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和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病人,年龄21~78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20年,平均2年.  相似文献   
6.
探索DEI显示多种类生物医学解剖组织层次与病变细微结构的潜力。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形貌站4W1A束线上,对42个源于人体6个系统、12个脏器、6种组织类型的手术标本样品及8个取自动物病理模型样品进行了包括X-ray吸收衬度成像(XACI)与硬X-ray衍射增强成像(DEI)两种机制下的多次多类对比性二维DEI(2D-DEI)成像扫描;对所获影像予以半定量与定量两种不同方法评价。首次以2D-DEI方式直观显示了人眼环、胃肠道、肾上腺、胰腺、脾脏、子宫、胎盘等解剖结构与病变组织的微观改变,最高影像空间分辨率达40μm,衬度分辨率达0.15~0.8。表明较之XACI单一衬度机制像质,基于DEI多衬度机制像的影像像质显著优越,十分适于展示多由低Z轻元素软组织构成的位相信息丰富的多种类生物医学样品的组织层次与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和(或)活动性肺结核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抗结核化疗前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方法 总结了 2组共 10 0例肺结核病例的HRCT检查所见。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 (75例 )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学改变 (2 5例 )。对另 5例死于肺结核的尸体肺予以病理 影像对照。结果 在初诊组 (6 6例 )与复发组 (34例 )肺结核HRCT检查中 ,小叶中心病变 (93例 ,占 93.0 % )、树芽状 (76例 ,占 76 .0 % )及支气管管壁增厚 (70例 ,占 70 .0 % )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 ,与其他征象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较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 ,若再与其他有较高特异性的HRCT征象及临床资料相结合 ,则有助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累及蝶鞍及鞍上区肿物组织病原学的术前鉴别具有极大的临床重要性,因为据此可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经蝶骨还是经颅内手术路径,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的选择。本文复习报道的多种蝶鞍与鞍上病变的影像所见,以决定这些特征的价值,从而做出两个部位病变间  相似文献   
9.
肺结节螺旋CT检测的螺距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方法 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也随机分别以1、2(n=31)、1.5(n=34)与2.0(n=35)的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按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 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注意到了低估病变的倾向。但并无显著的重要性。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2,r=0.977与r=0.989。在螺距为2.0的扫描上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其分期。结论 螺旋CT增加螺距扫描所见通常与标准螺距扫描所见相符;不过,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有低估疾病的很大风险;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最初分期,扫描螺距应限于不大于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螺旋CT在检测肺结节时增加螺距和常规螺距的不同效应。材料与方法:对100例转移癌肺结节患者以1.0螺距行胸部螺旋CT扫描:随机分别以1.2(n=33)、1.5(n=34)与2.0(n=33)的增加螺距在同样的扫描断面对患者行进一步扫描;配对分析结节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结果:在以螺距1.5和2.0的扫描上发现漏检病变的倾向,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螺距1.2,1.5与2.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982,k=.977与r=.989。螺距为2.0的扫描因其显示小的孤立性结节的清晰度很差而低估了病变分期。结论:增加螺距与否对扫描检出效果通常无大影响;但对于孤立性结节患者,增加螺距扫描会低估疾病。对于肺转移性疾病的最初分期,扫描螺距宜小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