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模拟诊疗在留学生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5名留学生随机编号,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分成3组(每组6名)进行模拟诊疗教学,对照组17名学生进行常规实习。通过填写评价单和相关的临床能力测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选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参与模拟诊疗教学的留学生均希望在各科实习中多采用此方法。在临床能力测试方面,试验组学生在病史采集[(22.16±2.17)vs.(20.33±2.03)]、体格检查[(23.05±1.79)vs.(19.78±2.05)]及回答问题[(23.50±1.47)vs.(19.56±1.9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病历书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高仿真的模拟诊疗教学手段,弥补了留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充分接触患者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冲击波疗法对训练伤所致冈上肌肌腱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236例训练伤冈上肌肌腱炎的病例,其中非钙化冈上肌肌腱炎158例(非钙化组),钙化冈上肌肌腱炎78例(钙化组),均行同样参数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6、12个月,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VAS评分更低、Constant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冲击波疗法能够明显缓解训练伤冈上肌肌腱炎的疼痛症状,提高患侧肩关节功能;且对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5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随访结果。方法5例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1.60±10.14)岁,植入单腔ICD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1次,体外程控分析ICD记录的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类型、治疗方式和结果。结果4例患者经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确诊,另1例经新胸导联检查确诊(该例的诊断参考了单其俊等“新胸导联”标准作出的诊断,是否恰当有待于其他组学者的研究证实)。5例患者植入ICD前均反复发作晕厥,其中4例记录到心室颤动(室颤),3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颤。平均随访(22±18)个月ICD共记录到75次室颤发作,其中61次室颤触发ICD 86次放电,均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其余14次室颤自行终止。例1出现除颤阈值增高,仍有4次短暂的晕厥发作;例4因房颤导致26次ICD误放电,经程控调整后未再发生;例5有2次晕厥发作但无ICD相关事件记录,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考虑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结论ICD是高危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必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可能出现除颤阈值增高或误放电,应严密随访并进行合理的程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67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ba-PWV、IMT、ABI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BII、MT、ba-PWV 3个检测指标单一应用时,冠脉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ABI、IMT、ba-PWV均异常或任意2个指标为异常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单支病变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a-PWV、ABI、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应用ba-PWV、ABI和IMT,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舍曲林治疗心内科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78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组加用舍曲林口服,起始剂量25 mg·d-1,如无不良反应3 d后增至50 mg·d-1,对于每日50 mg疗效不佳且药物耐受性较好的患者可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升至200 mg·d-1,疗程1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9.7%)较对照组(48.7%)高(P<0.05)。治疗组治疗4周和12周后SAS、SDS评分均较首次评定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12周时SAS、SDS评分均较4周时下降(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对心内科躯体化障碍疗效佳,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国内6 家骨肿瘤治疗单位的105例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包括36例术后局部复发病例和69例术后未复发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临床因素(包括发病性别、年龄、部位、临床评分、分级、手术方式)和影像学因素与肿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确定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男49例,女56例;随访时间为(45.6±32.1)个月。其中复发组36例,平均年龄(35.64±10.87)岁,复发时间为术后平均(18.9±6.5)个月;未复发组69例,平均年龄(36.32±13.82)岁。单因素χ2检验显示病灶边缘清晰或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肿块、Hu评分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其他临床因素(发病性别、年龄、部位、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以及部分影像学因素(膨胀性、多房性或骨性分隔、骨皮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病灶是否达到关节面、骨髓水肿、病灶囊性变)与术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边缘清晰或硬化(P=0.048)、软组织肿块(P=0.041)、Hu评分(P=0.040)和手术方式(P=0.001)与肿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病灶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两项影像学征象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Hu评分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动员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出血组)和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34+和CD133+/CD34+细胞数。结果出血组的CD34+细胞与CD133+/CD34+细胞在卒中后1-7 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1 d时相比,出血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在卒中后2 d急剧下降,3 d时开始逐渐上升,5 d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CD133+/CD34+细胞数从卒中后1 d时开始逐渐升高,5 d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出血性卒中病人急性期外周血CD34+和CD133+/CD34+细胞均出现动员,CD34+和CD133+/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可能是急性出血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心血管高危患者踝臂指数(ABI)与1年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179例心血管高危患者,检测静息状态下ABI,以ABI< 0.9为低ABI.将患者分为4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组、缺血性脑卒中(IS)组、糖尿病(DM)组、极高危(VHR)组.随访1~1.5年,评价ABI与1年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低ABI发生率为28.2%.低ABI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14.2%,6.6%)高于ABI正常者(6.5%,2.5%)(P<0.01).各组低ABI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ABI正常者(P<0.01).D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均高于其余3组.结论 ABI是死亡率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低ABI患者的1年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67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ba—PWV、IMT、ABI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BI、IMT、ha—PWV3个检测指标单一应用时,冠脉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ABI、IMT、ba—PwV均异常或任意2个指标为异常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单支病变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a—PWV、ABI、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联合应用ba—PWV、ABI和IMT,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四肢原发性骨肉瘤30例,病例资料及随访完整的20例患者纳人本研究,男12例,女8例;年龄9~38岁,平均19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近端3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均为IIB期,术前穿刺活检病理亚型:成骨细胞型8例,成软骨细胞型6例,成纤维细胞型2例,小细胞性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2例。20例患者均采用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2~55个月,平均35.6个月。20例中,保肢手术病例18例,截肢手术病例2例,手术即时保肢率为90%。7例因肺转移而死亡,其中5例死于术后2年内;2例分别在术后10、12个月复发,复发率为10%,末次随访时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Kaplan—Meier分析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6%。末次随访时规范化疗组12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为75%(9/12);不规范化疗组8例中死亡4例,生存率为50%(4/8)。13例存活并保留肢体的患者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3~27分,平均25.3分。结论AP化疗方案联合手术治疗四肢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生存率和保肢率尚可,可以作为一种选择性应用的骨肉瘤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