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119例,随访6个月~3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2.4%(98/119),FontaineⅡ期组58例,成功率为91.3%(53/58),45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84.9%(45/53);Ⅲ期组为81.1%(30/37)和90.0%(27/30),Ⅳ期组为62.5%(15/24)和60.0%(9/15).Ⅱ期组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0.03);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Ⅱ期及Ⅳ期组(P<0.05).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7提升至术后0.73 ±0.14(P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78.7%(85/108),术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有3例、6例、10例、7例、5例复发,其中17例再次行分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随访期间行截肢/足手术患者6例,截肢率5.6%(6/108).其中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2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3例行跖骨截除.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肝癌患者胆汁中的蛋白质多已完成细胞内组装、酶解、剪切等翻译后修饰过程,变异较小、检测的可重复性高,且成分相对简单、肿瘤相关蛋白的局部浓度高、背景干扰小。因此,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胆汁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全信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可能有潜在的研究前景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 (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虽然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却存在教学质量下降、教育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就介入放射学本科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层次地剖析,着重探讨医学院校介入放射学本科生的教学改革,以期望能解决目前介入放射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时机、方法和急诊止血的效果。方法:65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行介入治疗,根据腹腔造影的表现选用出血动脉的栓塞或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S)。分析行介入治疗的时机、造影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65例患者中,行动脉栓塞42例,TIPSS治疗19例,2例继续内科治疗,2例转外科治疗。随访1月,TIPSS治疗后再出血1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介入治疗后无死亡患者;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止血效果好,死亡率低,患者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使用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对家兔移植VX2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开腹接种法在日本大白兔左前叶肝脏建立荷瘤兔模型,2周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脏有肿瘤生长无腹水且血供丰富的兔作为研究对象。Ⅰ组(n=10):仅行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Ⅱ组(n=10):行经肝动脉超液态碘油栓塞;Ⅲ组(n=10):行经肝动脉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栓塞。观察家兔的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及其一般情况。14天后处死家兔,测量原发肿瘤的大小、计数肝内转移灶的数目、腹腔有无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家兔麻醉苏醒至正常进食时间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较Ⅰ组明显延长(P〈0.05);其它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肝内平均原发灶大小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较Ⅰ组明显缩小(P〈0.05);肝内平均转移灶数目Ⅱ组比Ⅲ组明显增多(P〈0.05),Ⅰ、Ⅲ组间及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内及正常肝组织内测VEGFⅠ、Ⅲ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第Ⅰ、Ⅲ组(P〈0.05)。结论:经肝动脉栓塞肝癌可能促进VEGF的表达而导致肝内转移,干扰素α1b-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可抑制单纯栓塞治疗后VEGF的增强表达。控制原发灶生长和肝内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栓塞后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80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选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静脉全麻联合喉罩机械通气组(联合喉罩组)、静脉全麻联合气管导管机械通气组(联合导管组)和静脉全麻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监测手术前、中、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情况;记录四组手术操作时间及通气管辅助通气并发症的情况;观察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 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均较局部麻醉组平稳(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均少于局部麻醉组(P<0.05);联合喉罩组置入通气管发生并发症的例数较联合导管组少(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疼痛均较局部麻醉组减轻(P<0.01),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喉罩、联合导管、自主通气三组患者术后呕吐程度分别较局部麻醉组明显减轻(P<0.03).联合喉罩、联合导管组患者术中运动伪影及DSA图像总体质量优于自主通气、局部麻醉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所致的综合征,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其中应用静脉全身麻醉联合喉罩机械通气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