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正常成年人胼胝体结构性别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健康成年人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作为感兴趣区,测量各感兴趣区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rropy,FA)值,用t检验分析各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性别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男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FA值均高于女性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对胼胝体结构进行量化评估.FA值的分析表明,胼胝体结构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在不典型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64例不典型乳腺癌病例,术前均做过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术前诊断为乳腺癌者33例,诊断符合率为51.56%,其中10例影像学表现为单纯微钙化;超声检查术前诊断为乳腺癌者26例,诊断符合率40.62%;联合超声检查,经综合分析,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21例,使诊断准确率达88.89%。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不典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之后进行MPR、CPR、MIP及MinIP等重建,对病变作出病因诊断,结合病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38例胆总管梗阻患者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94.7%(36/38);CT平扫横轴位图像显示病变能力与横轴位图像加重建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异;三期增强扫描横轴位加重建图像显示病变能力明显高于增强扫描横轴位图像。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为胆总管恶性梗阻性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下黑质小体-1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4例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帕金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Hoehn-Yahr帕金森分期分为早期组(Hoehn-Yahr分期为Ⅰ~Ⅱ期,n=34)和中晚期组(Hoehn-Yahr分期为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DAI组急性期26例,其中9例为复查病例(慢性期),对照组20例,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DAI急性期及慢性期和对照组各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2组间相应感兴趣区的FA值进行对比,并对急性期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AI急性期FA值(胼胝体压部0.560±0.004,胼胝体膝部0.467±0.004,内囊后 肢0.598±0.012,半卵圆中心0.434±0.002)与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56±0.006,胼胝体膝部0.542±0.007,内囊后肢0.639±0.009,半卵圆中心0.480±0.003)有差异,胼胝体压部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的相关性(r=0.693,P=0.001).慢性期胼胝体压部(0.621±0.002),胼胝体膝部(0.502±0.003),内囊后肢(0.613±0.009),半卵圆中心(0.448±0.004)FA值较急性期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DTT示受损部位神经纤维失去正常形态.结论 DTI可以较敏感地检测DAI病灶,FA值可用以协助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以及分析生物学因子的变化能否预测化疗疗效。方法 对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NAC前后均行DCE-MRI检查,病灶NAC前后均进行病理学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病灶的形态、边缘、是否肿块型、增强特征及最大直径缩小率;NAC后根据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最大直径缩小率的差异。分析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 cell value-added nuclear antigen, Ki67)等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NAC前后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增强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NAC前后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NAC患者,有效组23例,无效组10例,有效组病灶最大直径缩小率(61.31±20.13)%,无效组(17.06±10.21)%,两组最大直径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AC前后ER、PR、Her-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3.0 T DCE-MRI可以监测乳腺癌NAC治疗过程中肿瘤大小、形态和增强特征的变化,可用于术前评估NAC后病变的残留情况,并结合生物学因子的变化,预测NAC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 T新技术后,在幼儿胸部检查中较为合理的电压参数。方法选择150例行双源C T胸部扫描年龄在1~3岁的患儿,将其按不同管电压分组(80、100、120 Kv ),采用Flash模式行胸部平扫,使用实时在线毫安秒调节技术(CARE Dose 4D),均采用SAFIRE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由2名医师采用5分制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记录并比较不同电压组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噪声及辐射剂量之间差异。结果随着管电压值的升高,纵隔及肺窗图像质量均有所提高;肺窗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纵隔窗图像评分较肺窗低,其中,80 kV纵隔图像质量低于3分,无法满足诊断需要;100及120 kV纵膈图像可满足临床需要。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及有效剂量随电压值升高明显增加。80及100 kV组有效剂量为120 kV组的26.9、58.1%。结论双源CT在幼儿胸部检查中,应根据患儿临床需要选择合理的管电压值。对于肺及支气管病变,80 kV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而对于纵隔内病变,则需要选择更高的管电压值。  相似文献   
9.
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s , CRCC)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血供丰富是其特点,其Fuhrman分级是预后的独立指标之一[1‐2]。CT 血管成像空间分别率高,对于肿瘤组织内直径较大血管的显示及形态学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CTA)血管定量分析与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已有报道[3]。CTA对CRCC的运用主要是观察肾癌的血管的走行、变异及分期[4],有研究表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多期增强CT 扫描能够全面评价肾周侧支静脉的表现[5],而CTA定量血管分析与CRCC病理和分级的相关性少有报道。因此,笔者假设CTA定量血管分析可以通过高、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血管数量的差异对它们进行鉴别。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研究欲利用C T A后处理技术对不同Fuhr‐man分级的肾透明细胞癌内的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利用CTA 血管定量分析评估肾透明细胞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10例,病例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典型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卵巢Brenner瘤均发生于老年女性,单侧发病,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为10.3 cm,类圆形,浅分叶样改变,病灶内部多出现颗粒样钙化灶;良性9例,交界性1例;6例单纯性卵巢Brenner瘤表现为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部分囊变;4例合并囊腺瘤表现为囊实性病变,增强后9例病灶实性部分表现为轻度增强;7例CT检查实性部分为软组织密度;3例MRI检查实性部分呈T1等低信号,T2为低信号为主,内散在高信号影;1例交界性肿瘤内部可见多发分隔样改变,间隔较粗大,信号较混杂,少量腹水.结论 卵巢Brenner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