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患者 ,男 ,34岁。主因左足、左小腿肿胀、流脓加重 1周入院。既往有腰椎外伤致不全截瘫。有 2年吸毒史。 3年前因取暖不慎被火炉烧伤左足 ,感染形成溃疡。查体 :T 36 3℃、P 86次 /min、R 2 2次 /min、BP 1 2 /8kPa。神志清、精神淡漠、口唇发绀 ,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双下肢肌力 :Ⅰ~Ⅱ级。深浅感觉消失。左足及小腿高度肿胀 ,左足 3、 4趾坏疽、足背有一感染创面约 3cm× 5cm、伤道内充满脓汁 ,肌腱外露坏死。足跟部有一 3cm× 4cm创面 ,足底部有一 3cm× 5cm感染创面 ,与皮下沟通 ,深达跟骨、脓汁外溢、周围…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从八十年代起用于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抽搐, 尤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1,2].我院从1987年以来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及枕小神经神痛共46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对102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进行了随访,对其远期效果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鞍区肿瘤,手术方式较多,主要包括额外侧入路、翼点入路、经额侧脑室入路、经胼胝体入路及联合入路等.目前对于鞍上,特别是突破鞍隔向上长入第三脑室底部向后累及脚间窝者,首选经翼点入路.我科从2001~2004年采用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例1】男,21岁。因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20天以“病毒性脑炎”收入院。查体:体温35.9℃,脉搏48/min,呼吸18/min,血压135/83 mmHg。双眼球外展受限,眼底检查示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模糊不清,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震颤麻痹和扭转痉挛34例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1医院胡占广,杜正光,陈良军,陈文元我院从1988年以来对34例病人进行了脑立体定向手术,报告如下。本组男29例,女6例。年龄27~66岁,病程2~27年。临床症状:双侧肢体震颤者16例...  相似文献   
6.
脑立体定向术于1947年为Spiegel和Wycis开始使用。我院从1988年以来使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改良型(FY80-3型)定向仪对14例病人进行了脑立体定向手术。疗效较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4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27~66岁,病程2~27年。临床症状:双侧肢体震颤者6例;单侧肢体震颤者2例;以双上肢震颤为主2例;单纯两下肢震颤1例;双下肢和右上肢震颤1例。扭转痉挛2例。12例震颤麻痹患者除1例术后复发外均获得了显著疗效。2例扭转痉挛患者术后肌张力明显改善,扭转程度明显好转。2 治疗经过及手术步骤患者入院后行全面检查、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糖尿病和出血性疾病等。手术在X线下进行。术前剃头,示出手术切  相似文献   
7.
腹部闭合伤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比较困难,治疗互相矛盾,因此死亡率很高。我院1986年1月~2001年11月共收治腹部闭合伤163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22例(13.5%),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8~67岁,平均(36.9±15.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54.5%),殴击伤6例(27.3%),挤压伤3例(13.6%),坠落伤1例(4.5%)。  相似文献   
8.
简易定向钻孔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体会陈良军,杜正光,胡占广,陈文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1医院)简易定向锥颅脑内血肿碎吸术的临床应用,给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出另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此法有一定盲目性,掌握不好会产生新的颅内血肿而危及病人生命。为此,我...  相似文献   
9.
1997~2001年,我院收治脑室内出血20例,现将诊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鞍区肿瘤,手术方式较多,主要包括额外侧入路、翼点入路、经额侧脑室入路、经胼胝体入路及联合入路等.目前对于鞍上,特别是突破鞍隔向上长入第三脑室底部向后累及脚间窝者,首选经翼点入路.我科从2001~2004年采用经翼点入路切除鞍上颅咽管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