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肺炎克雷伯菌( KPN)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 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利用种属特异基因PCR扩增、MALDI-TOF质谱技术及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细菌种属;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检测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应用改良型Carba NP法、质粒抽提、电转化实验、耐药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1株KPN和1株PAE及其相应的转化子均产A类酶,PCR扩增测序显示PAE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KPN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和bla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二者的转化子只有blaKPC-2编码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KPN和PAE均携带A类2f组型碳青霉烯酶blaKPC-2编码基因且位于质粒上,而KPN所含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SHV编码基因可能位于不同质粒上,或存在于该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通过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网络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2014年12月。纳入所有有关研究病毒性肝炎和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并利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评价量表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采用Stata12.0软件对同质性较好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有8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Meta分析,其中2篇可能给纳入文献带来异质性,分别对纳入的8篇文献及剔除可能带来异质性的两篇文献后的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对照组的人群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分别为OR=2.41(95%CI:1.40~4.41)和OR=2.24(95%CI:1.35~3.71)。均表明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性是无病毒性肝炎病史者的2倍。结论 病毒性肝炎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呈正相关,提示病毒性肝炎可能是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又名解藻朊酸弧菌,属弧菌科(Vibrionaceae )弧菌属(Vibrio ),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中,对鱼、虾、贝等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污染的海产品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1-3]。此外,溶藻弧菌也可导致伤口感染,可引发渔民或海上作业人员伤口、外耳道等的感染,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则能引起呼吸道、血液、颅内等部位的严重感染。近年来,随着溶藻弧菌食物中毒案例报道的增多,对该菌的流行病学调研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细菌分型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判断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病原菌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制订有效应对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就溶藻弧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