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文分析该院利用日本东芝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筒称DSA)X线机所作各种血管造影和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73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以后枕部剧痛一天,呕吐一次,于1992年11月2日入院。入院前一天夜里突然出现后枕部剧痛,有博动感,呈持继性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一次,非喷射性。查体除右眼外展不全,颈部稍有低抗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腰穿脑脊液呈淡红色,测压240mmH_2O柱。潘氏试验阳性,CT 诊断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考虑后交通动脉血管瘤,申请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于1992年12月30日下午作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经右股动脉穿刺,用7号单弯导管和导管鞘作选择性左椎动脉和左颈总动脉造影,造影成功后在导管退至主动脉弓部位时,即发现有断裂现象,但尚有一丝相连,随令其速退出导管,当导管退至腹主动脉第  相似文献   
3.
螺旋CT的临床运用,使得CT对肺部结节的检测敏感性大大提高,对某些征象的显示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尤其对周围型小肺癌,可在结节形态学、内部结构、肺一病灶交界带及强化前后等方面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对早期肺癌术前定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MMP-2/PCNA在模拟介入治疗后的兔VX2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MP-2/PCNA在兔VX2肝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模拟介入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癌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介入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变化、肿瘤生长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研究各组的MMP-2/PCNA表达情况.结果介入组在1、2、3、4周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IU/L)分别为(13±2)、(96±25)、(68±13)、(48±10),而同时间段对照组分别为(16±3)、(103±23)、(131±34)、(146±36);介入组在1、2、3、4周的丙氨酸转氨酶(ALT:IU/L)分别为(36±5)、(130±31)、(78±18)、(64±13),而同时间段对照组分别为(33±5)、(145±26)、(160±32)、(186±42).对照组的AST和ALT分别高于同一时间段介入组.各组肿瘤随着时间延长体积均增大,介入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2、3周的肿瘤生长率分别为(102±88)%、(238±96)%、(285±94)%、(164±88)%、(568±120)%、(886±455)%.其中介入组在术后2、3周的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介入组MM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54.2%,较对照组(41.7%,33.3%)明显减少(P<0.05),转移组MM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9%、51.7%,较无转移组(31.6%,26.3%)明显增加(P<0.05),PCNA的表达趋势与MMP-2一致.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肝功能、延缓肿瘤生长、减少转移.MMP-2/PCNA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和增殖潜能.  相似文献   
5.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6月至2002年6月对17例肾损伤伴肉眼血尿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采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胸部并发症的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胸部并发症的临床与X线表现,实验室和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胸部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X线表现可分为4型:大叶性肺炎型36例(53%),支气管肺炎型26例(38%),栗粒型3例(4%)。结节型2例(3%)。其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30例(44%),其次为真菌22例(32%),结核杆菌11例(1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6%)。另外67例患者中还发现伴有心脏改变23例(30%),胸腔积液11例(16%)和胸膜增厚3例(4%)。结论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胸部主要的并发症,X线平片是诊断该病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的MRI与DSA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MRI和DSA特征,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27例子宫腺肌病,TUAE术前行MRI和DSA检查.MRI检查采用SE T1、Tubor-SE T2WI和SE T1WI增强成像,造影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信号及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双侧子宫动脉超选造影,对不同时相的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7例子宫体积均有增大,19例结合带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平均(36.11±10.50)mm,子宫腺肌瘤8例,体积大小平均为(155.70±81.86)mm3,85%的病例在低信号病变内出现高信号灶(T2WI),有明显强化.27例腺肌病子宫动脉分支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增多、延长,9例有增生血管,与纡曲、增粗的螺旋动脉同时参与供血.结论子宫腺肌病具有典型的MRI和DSA征象,常规MRI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DSA则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动脉破裂,病情重,发展快,抢救不及时,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一般主张直接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历时长,有时十分困难.我院自1993—12~1994—01遇到2例,1例直接手术修补,1例用球囊导管在血管腔内临时阻断血流后再行手术,二者  相似文献   
9.
螺旋CT成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成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颌面部骨折的29例患者进行CT薄层扫描和三维(3D)重建,并从多方向观察3D重建图像。结果:29例中26例有颌面部骨折,螺旋CT成像技术二维(2D)和3D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结论:螺旋CT成像技术能对颌面部折的术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