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的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卵巢JGCT的临床及术前CT资料,1例仅行CT平扫,12例行CT增强。结果:13例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性早熟(8例)、腹痛腹胀(3例)或腹部肿块(2例);术前血清雌二醇升高11例(4例伴总睾酮升高)。CT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单侧(5例左侧,8例右侧)肿块,囊性2例,囊实性10例,实性1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呈中-明显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1例(11/12)见子宫动脉-卵巢支增粗,其中3例伴卵巢动脉或其他血管增粗,5例见卵巢静脉扩张。10例伴子宫增大,2例伴大量腹水,1例伴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结论:儿童JGC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性早熟、激素水平等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MRI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价值。方法系统检索2017年10月前发表的与MR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相关,并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的中、英文研究文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参考Cochrane协作网所推荐的内容确定。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诊断性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QUADAS)标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篇,共包含81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心的95%CI为(0.80,1.27),比值比(OR)为1.01,Z值为0.06,P值为0.95;识别钙化成分的95%CI为(0.64,1.11),OR为0.85,Z值为1.19,P值为0.23。结论 MRI用以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核心及钙化成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心脏MR(CMR)检出晚期微血管阻塞(MVO)及心肌内出血(IMH)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于2018年10月前发表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1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9篇内容涉及晚期MVO(共1 872例患者),4篇内容涉及IMH(共1 017例患者)。CMR检出晚期MVO对预测MACE发生的比值比(OR)为4.0495%CI(2.95,5.55),Z=8.65,P0.001];CMR检出IMH对预测MACE发生的OR为2.6695%CI(1.78,3.96),Z=4.79,P0.001]。结论 CMR检出晚期MVO和IMH可用于预测AMI再灌注患者随访期间发生MACE。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Meta分析方法评价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参数真性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鉴别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2月关于IVIM各参数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Metadisc 1.4及STATA 15.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13篇文献(中文8篇,英文5篇)纳入研究,包括590例患者,其中350例高级别、240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D、D*、f对分级诊断高、低级别脑胶质瘤无明显阈值效应(r=0.609、-0.387、-0.091,P=0.074、0.214、0.790)。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D、D*及f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86[95%CI(0.81,0.89)]、0.81[95%CI(0.76,0.85)]及0.80[95%CI(0.75,0.84)],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74[95%CI(0.67,0.80)]、0.75[95%CI(0.69,0.81)]及0.80[95%CI(0.74,0.85)];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结果示D、D*及f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8、0.860级0.874。结论 IVIM参数D、D*、f值对鉴别诊断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且三者诊断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6.
杨雪  胡勇  向波  罗和川 《西部医学》2019,31(8):1273-1277,1282
目的 利用CT血管成像(CTA)探讨颈动脉几何形态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经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246例,共检测492侧颈动脉血管形态、管腔结构及分叉处解剖结构,并检查颈内动脉起始部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所有患者中只有单侧血管存在斑块的患者共54例(108侧),将整体情况下全部血管(492侧血管)及同一个体只有单侧血管存在斑块患者的两侧血管(108侧血管)分别分成两组,即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别比较两组间各种颈动脉分叉几何形态的差异。结果 492侧血管中,有154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存在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分叉的TF AHCB分型呈A型118 侧,斑块37侧;呈B型252侧,斑块75侧;呈C型122侧,斑块42侧;B型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A、C型;颈动脉分叉角度球形分型呈Ⅰ型72侧,斑块16侧;呈Ⅱ型138侧,斑块28侧;呈Ⅲ型99侧,斑块28侧;呈Ⅳ型183侧,斑块82侧;Ⅳ型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几型。同一个体的颈动脉TF-AHCB分型和角度球形分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情况下,颈内动脉窦最宽径、颈总动脉直径、颈总动脉分叉角度和颈动脉TF-AHCB分型,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情况下颈动脉角度球形分型,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角大球型最易形成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083)。结论 同一个体颈动脉分叉部几何形态差异与颈内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显著相关性,但整体情况下颈动脉分叉角度和颈动脉球越大,则颈内动脉起始部越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征象,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4例中,18例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主要累及皮层,根据MRI表现分为Ⅰ型(类囊性)9例,Ⅱ型(结节状)3例,Ⅲ型(发育异常样)6例;17例为节细胞胶质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好发于颞叶,多呈囊实性,3例可见钙化;5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星形细胞瘤,病变全部位于幕上,以囊实性为主,实性成分可见强化,1例可见钙化;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病变位于幕上脑室内,1例可见多发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内实性成分明显强化;1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病变位于小脑、脑干及脊髓,幕下软脑膜多发囊变,增强扫描软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1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可见典型“虎纹征”。结论:儿童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影像学具有其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