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铁剂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4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 A组,n=72)和铁剂治疗组( B组,n=72)。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静脉注射用铁剂。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6MWD)、心功能分级( NYH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 MLHFQ)及血浆NT-proBN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6MWD、NYHA、MLHFQ均明显改善( P﹤0.05),LVEF值明显提高( P﹤0.05),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LVEDD改变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6MWD、MLHFQ、LVEF的改善,NYHA、NT-proBNP水平下降及总有效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铁剂能提高 CHF患者临床疗效,更进一步改善 CHF 患者的6MWD、MLHFQ、LVEF、NYHA,降低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下肢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有50%-70%并发肺栓塞,其中20%-30%因未接受正确治疗而死亡。我科自2006年起,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均采用患侧肢体的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3岁,因“胸闷、心累、心慌1天”于2009年12月11日15点10分入我院。胸闷位置为左侧胸前区,无左肩部放射痛,反复发作。发病前4天有发热、咳嗽症状,无吸烟史,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否认家族中早发冠心病史。入院查体:T36.3℃,P119次/分,BP85/40mmHg;精神差,全身皮肤未见瘀斑、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鸣音,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终末期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DC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没有抗心室重构的治疗策略之前,DCM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后5年存活率仅40%-50%。虽然抗心肌重构药物能延缓部分患者的病程,但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呈进行性发展。DCM后期往往存在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舌下静脉分度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疑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20例,采集舌下静脉分度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的最大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舌下静脉分度对≥50%的管腔狭窄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1.1%、41.9%;对≥75%的管腔狭窄的PPV、NPV分别为46.7%、96.7%;舌下静脉分度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舌下静脉分度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r=0.662,P〈0.01)。结论舌下静脉分度可对冠脉狭窄程度及判断是否需进行冠脉造影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女性,60岁.阵发心悸20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w,心悸8 h入院.入院时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上速,心率188 次/min,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倍他乐克注射液5 mg,静推后室上速终止,心电图显示:A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和重要基础[1],受到各级医院的重视,而院前急救具有随机性、紧迫性、流动性及医疗急救环境差、病种复杂等特点,要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除了要有高素质的急救人员队伍外,还须有适合院前急救的各种设备。本文对我院2008年5月以来使用加拿大生产的便携式吉斯Ⅱ型呼吸机153例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利用普查或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一个特定时间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时间内),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病例的有关资料,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可以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高原与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1例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同期收治的38例平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精心护理,并对药物使用剂量、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7例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高原组中出现4例并发症,平原组中出现2例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高原组有效37例(90.2%),平原组有效35例(92.1%)。但高原组在使用抗凝药物达到目标值的剂量上是平原组的1.3~1.5倍,两组在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护理策略与平原患者相同,只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上,高原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需要达到目标值是平原患者剂量的1.3~1.5倍,针对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