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海鸥  朱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72-3373
目的 检查对照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与落实时,发现在查对制度中,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交接班、转运及治疗时身份正确识别的模糊因素.方法 手术患者统一使用安全标识手腕带.结果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交接班、转运时有了明确的查对执行依据.结论 使用结果 表明,安全标识手腕带实施并完善了查对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又遵循传统手术原则的特点,已在外科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1]。然而,该技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镜头不稳定,二维视野没有立体感,无关  相似文献   
3.
环境线索暴露对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评价暴露于相关环境线索前后 ,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以及心率、血压和瞳孔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期待为探讨复吸的机制提供一些相关的临床资料。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海洛因依赖者来自上海市海运强制戒毒所 2 0 0 2年 9~12月在所的 2 34名强制戒毒人员。入组标准 :符合DSM Ⅳ海洛因依赖诊断标准 ,完成生理脱毒 1月以上 ,无明显稽延性戒断症状 ,年龄 >15岁。排除标准 :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重症精神疾病。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按测试情况 ,给予被试者提供相应的出所后防复吸建议。二、研究方法1.实验工具(1)自编毒品使用情况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暴露于相关环境线索前后,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以及心率、血压和瞳孔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期待为探讨复吸的机制提供一些相关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鼠疫耶尔森菌菌株910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测定对人不致病的鼠疫耶尔森菌布氏田鼠疫源地菌株91001的全基因组序列,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探索鼠疫耶尔森菌致病性的遗传学机制和进化路线。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鸟枪法测定9100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比较基因组方法对91001与另外2株鼠疫耶尔森菌(CO92和KIM)的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91001菌株的基因组包括1条染色体和4个质粒(pPCP1、pCD1、pMT1和pCRY)。pPCP1质粒长度为9609bp,与参考菌株基本一致;pCD1质粒是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质粒,长度为70159bp,编码情况与参考菌株基本相同,但重排导致了质粒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差异;pMT1质粒长度为106642bp,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质粒片段,毒力相关基因与参考菌株没有差异;pCRY质粒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质粒,在国内外研究中未曾报道,这一质粒长度为21742bp,具有独立复制能力,有一群编码Ⅳ型分泌系统的基因。91001菌株的染色体长度为4595065bp,有4037个编码序列(CDS),其中141个是假基因;染色体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插入序列,由于存在IS序列介导的基因组重排,91001菌株染色体的结构与参考菌株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初步确定了91001菌株甘油降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阿拉伯糖分解代谢阴性以及蜜二糖分解阳性的遗传基础。结论 根据质粒结构、染色体基因组重排、硝酸盐还原阴性的机制以及假基因的分布等信息,推测以91001菌株为代表的田鼠型菌株是原始鼠疫耶尔森菌进化过程中的另一个分支,与现有菌株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91001菌株独特的致病性可能与基因组中的假基因或大片段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环境线索诱发强制和自愿戒毒者海洛因渴求反应的差异。方法 208名强制戒毒被试者和172名自愿戒毒被试者暴露于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根据被试者的自我报告,采用Likert分级法评价线索诱发的渴求程度,填写主观戒断反应问卷、毒品使用情况和一般社会学资料,并测量暴露前后血压、心率及瞳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线索暴露诱发强制和自愿戒毒被试者渴求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 暴露后,自愿戒毒被试者的渴求分值明显高于强制戒毒被试者(P〈0.01),强制戒毒被试者暴露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自愿戒毒被试者(P〈0.01),但暴露后两组血压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环境线索诱发强制和自愿戒毒被试者渴求反应存在差异,可能与实验地点、调查者和测量方法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
多巴胺D2受体TaqI A多态性与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TaqI A多态性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 380名海洛因依赖者接受环境诱发渴求实验,用PCR-RFLP技术检测DRD2受体TaqI A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线索暴露前后渴求程度的关系. 结果强制戒毒被试者基因型与暴露前后渴求程度未见显示差异(P>0.05).自愿戒断被试者基因型与诱发后渴求分值、暴露前后渴求分差值的差异有显著性(F=4.523,P=0.012;F=3.936,P=0.021),A1/A1基因型被试者暴露后渴求程度高于A2/A2(P=0.027,P=0.019)和A1/A2(P=0.032,P=0.035)被试者.三者基因型在成瘾、加量和海洛因使用时间差异上有显著性(P=0.014,P=0.001,P=0.004).A1/A1基因型个体成瘾时间和加量时间小于A2/A2(P=0.007,P=0.001)和A1/A2(P=0.023,P=0.001)基因型个体,但吸毒时间大于A1/A2(P=0.003)和A2/A2(P=0.002)基因型个体. 结论 DRD2受体基因TaqI A多态性可能与环境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易感性和成瘾、加量及毒品使用时间有关,A2+(A2/A2,A1/A2)基因型可能在海洛因依赖中起保护作用,而A2-(A1/A1)基因型则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