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肺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CT表现,并与感染性病变鉴别。方法 纳入148例allo-HSCT后出现肺部病变患儿,分为aGVHD组(n=85)和感染组(n=63)。比较组间年龄、术后发病时间及肺部CT征象及分布模式差异。结果 aGVHD组与感染组年龄与发病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GVHD组常见CT征象为磨玻璃影(GGO,35/85,41.18%)、实变影(14/85,16.47%)及胸腔积液(12/85,14.12%),多呈双侧、弥漫分布,可见胸膜下空逸;感染组常见征象包括实变影(33/63,52.38%)、GGO(32/63,50.79%)及支气管壁增厚(23/63,36.51%),多呈单侧、局限性分布;2组病变分布模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气管壁增厚多见于感染组(P<0.05)。结论 儿童肺aGVHD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发病时间等信息可与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儿童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2 240例因血液病接受HSCT患儿,分析其中13例经手术、穿刺活检、实验室检查确诊的不同病原CNS感染的MRI表现。结果 血液病allo-HSCT后CNS感染率为0.58%(13/2 240),死亡率为38.46%(5/13),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4~271天,中位数79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凝视及颈强直。7例真菌感染(7/13,53.85%),MRI见幕上、幕下与基底节受累,病灶呈多发或单发结节状、类圆形团块状及脑回样异常信号伴环形强化;细菌感染2例(2/13,15.38%), MRI显示幕上受累,病灶呈单发或多发脑回样、斑片状异常信号;结核感染2例(2/13,15.38%),MRI显示幕上受累,病灶呈多发团块状、脑回样及小结节状异常信号,伴簇状环形强化;EB病毒感染2例(2/13,15.38%),MRI显示幕上、下均受累,病灶呈多发斑片状、类圆形团块状及脑回样异常信号,部分对称分布,伴脑回样、花环样强化。结论 血液病患儿allo-HSCT后CNS感染类型多样,MRI表现各有不同,但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4.
<正>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术后常见并发症,最常见致病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近些年来,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FIs-CNS)发病率逐渐增加,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5.
石玉铸  郝新民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5-1298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7年12月北京陆道培医院确诊为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12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1岁,中位年龄15岁。发病与移植术的时间间隔为5~37个月,中位时间为10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以白质受累为主,其中小脑及深部核团受累3例,脑干受累1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高信号;T2-FLAIR序列上呈等或高信号,2例病灶可见“核心+晕环”征象;DWI上3例累及深部及皮层下的白质病灶呈高信号,其它病灶呈等信号。增强后1例病灶表现为带有小缺口的环状强化,呈“开环”征。结论:MRI是发现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为临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建议统一对椎体不同部位软骨结节的命名。方法:回顾分析25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检查,普通扫描方式,检查范围为L3~S1,5例为L1-S1。结果软骨结节发生部位L,椎体后上缘及后下缘分别为7个和4个,S1后上缘6个,L4椎体后上缘及后下缘分别为2个和6个,L3椎体后下缘1个,其中1例病人同时有2个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与椎间盘密度一致,缺损区周边有宽窄不等的硬化带。缺损区后壁有长条形骨块,可完全断裂游离。还有其它继发或伴随征象。结论:CT诊断除指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之外,还应指出继发或并发的改变,这样才全面和完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 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 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7例累及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3例累及深部白质,2例累及丘脑,累及胼胝体、基底节及小脑各1例。病灶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示条片状高信号;ADC图中,皮质、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区病灶呈稍高或等信号,丘脑、基底节及小脑病灶呈稍低信号。对9例间隔10~75天(中位时间26天)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全部消失,4例仍可见部分丘脑及基底节病变。结论 allo-HSCT术后PRES累及范围及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DWI与ADC信号特点可辅助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建  石玉铸  阮洪波 《医学争鸣》2004,25(5):F002-F002
0 引言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先天性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后纵隔等部位. 发生于肠系膜的淋巴管瘤非常罕见,我们总结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即MSCT)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可疑肺动脉栓塞病人,男性8例,女性4例,均采用先MSCT平扫,然后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平扫westermark征(韦斯克马克征)3例,梗死灶5例,胸膜肥厚4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肺动脉高压1例,增强扫描后见肺动脉主干及肺动脉分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肺动脉的断面细小。结论 MS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