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采用血管介入方法构建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动物模型,观察其肾功能、氧化应激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12 h CI-AKI组(n=3)、24 h CI-AKI组(n=3)、48 h CI-AKI组(n=3)和对照组(n=3)。所有实验兔均在DSA下接受经颈动脉血管内介入术。各CI-AKI组经腹主动脉内导管注入对比剂碘海醇构建兔CI-AKI模型,对照组经导管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术前1 h,术后1 h、2 h、12 h、24 h(24 h、48 h CI-AKI组和对照组)和48 h(48 h CI-AKI组和对照组)检测肾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实验兔分别于术后12 h、24 h、48 h安乐死后检测肾组织匀浆氧化应激反应,并观察肾组织皮质和髓质病理学变化。 结果 各CI-AKI组兔术后12 h时血清肌酐(sCr)升高均>25%,血清尿素氮(BUN)显著升高;血清丙二醛(MDA)术后一过性下降,随后显著升高;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术后显著升高,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显著降低;肾组织匀浆MDA和MPO较对照组高,TAC、CAT、T-SOD均低于对照组;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样改变、颗粒变性、肾小管刷状缘节段性脱落和消失、线粒体肿胀和灶性空泡化及自噬体形成;病理学变化与sCr、BUN, MDA, MPO, TAC, CAT和T-SOD变化显著相关。对照组兔sCr、BUN及血清、肾组织匀浆MDA, MPO, TAC, CAT和T-SOD均无明显变化,病理学检查显示仅有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样改变和颗粒变性,部分线粒体肿胀、灶性空泡化。结论 血管介入法可构建CI-AKI兔模型,其可产生氧化应激和肾损伤病理改变。氧化应激和肾脏病变与肾功能损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是机体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细胞可以通过自噬和溶酶体,消除、降解、消化受损、变性、衰老和失去功能的细胞、细胞器、变性蛋白质与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的再循环和再利用。自噬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影响肿瘤进程的多个层面,包括肿瘤基因、细胞周期、血管生成及溶酶体变化等。因此,通过对自噬作用的研究,既进一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也可能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细胞内分解代谢的途径,它对于细胞的生存、分化、发展和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自噬具有促进和抑制肿瘤的双重作用。这种双重作用是通过一些肿瘤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完成的,其中包括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Beclin1网络系统、LKB1-AMPK信号转导通路和p53及相关自噬信号转导通路。各通路在诱导和抑制自噬方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氧水经尿道前列腺恒压定位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238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三氧组和对照组,各119例.三氧组使用前列腺恒压定位灌注装置(专利号03271223.5)进行前列腺灌注治疗,灌注液为浓度42.5%三氧水溶液40ml,每周2次,3~6次为一疗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病人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症状评分及EPS常规镜检结果来观察临床价值.结果 三氧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三氧组治愈、显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前列腺恒压定位灌注治疗前列腺炎的基础上,应用自制三氧水溶液作为灌注液治疗CP,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能迅速改善症状,适用于各类CP,且长期应用无耐药之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恶性程度很高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2.3%。20世纪70年代介入放射学的出现,为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介入放射学治疗原发性肝癌,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被公认为是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即自噬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也可能抑制血管生成,而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自噬也可以增强以细胞信号转导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本文即从以上4点出发,概述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方法:建立研究组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和对照组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SLP、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表面FoxP3的表达。结果:RT-PCR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法分析显示自然流产模型组绒毛、蜕膜组织中TSLP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ELISA法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血清中TSLP、IL-4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而IFN-γ的表达较正常妊娠模型组未见明显增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流产模型组CD4+CD25+Treg和FoxP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5)。结论:TSLP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