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与纤维化含量、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 P )表达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3.0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使用单一层面法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癌区ADC值,并对胰腺癌患者的蜡块进行Masson染色及FA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ADC值与纤维化含量、FA P染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区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459),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中~高分化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564,P=0.044)。ADC值与 FA P染色评分呈负相关( r=-0.479,P=0.036)。结论胰腺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参数间呈负相关,DWI有望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实现定量成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MRI和骨扫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首诊的准确性。方法:对22例乳腺癌患者行全身MRI和骨扫描检查以确定有无骨转移。结果:全身MRI和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90%、90.9%和83.3%、80%、81.8%;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17、0.11和4.16、0.24。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全身MRI效果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腹胀5个月,半月前出现餐后上腹胀、纳差,无发热、盗汗,无腹泻、黑便。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血常规、生化均正常。CT平扫见:肝左叶片状不规则稍低密度影,界欠清,其内可见多个类圆形更低密度影(图1)。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周围肝实质可见一过性强化表现,病变本身强化不明显,轮廓较平扫时清晰(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病变周边逐渐强化,随时间的推移强化渐明显,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及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肉瘤样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影响学资料.结果肿瘤主要分布在胰体部(40.00%),肿瘤形状以椭圆形/圆形为主(90.00%);不同组织在动脉期、延迟期以及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肉瘤样癌多分布于胰腺体部,且以囊实性瘤体为主,但CT影像学特征不典型,密切观察患者CT影像学变化,有利于判断病情、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6岁,因头疼、发热1周入院。1周前出现头痛、恶心,低热,不伴有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既往史。入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差,T39.0℃,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部无压痛,四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白细胞11.7×109L,中性粒细胞80%;术前行两次腰椎穿刺,第一次脑脊液清凉,第二次微黄,两次细胞计数及蛋白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及复习肝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12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结核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对照,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2例中肝浆膜型2例;肝实质性9例(粟粒型2例,结节型5例,肝结核瘤型2例);肝内胆管结核1例。结论肝结核CT征象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当遇到无典型CT平扫和增强表现的肝内病变时应注意排除肝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术(DSA)及CT增强在肝癌术后患者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术后的患者28例,该组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其中18例行CT增强扫描,综合其临床资料,总结其DSA及CT增强表现特点,并与最终确认复发者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28例肝癌术后患者中最终确诊复发者25例,复发病人中,DSA显示异常者23例,CT增强检查者中最终确诊复发者17例,CT增强显示异常者12例。结论:肝脏DSA检查对于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肝癌术后患者宜常规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王警建  鲁斌 《贵州医药》2024,(1):120-121
目的 探讨成人FHN患者的脂肪垫水肿与髌股关节形态的MRI评价价值。方法 共88例成人FHN患者,均予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脂肪垫水肿与髌股关节形态。同时均予关节镜病理检查,判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88例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T1WI呈低信号,T2WI呈水样高信号,T2-Cor呈高信号,核磁共振成像判断为Ⅰ期48例,Ⅱ期32例,Ⅲ期8例,判断脂肪垫水肿48例,髌股关节不稳43例。核磁共振成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4.3%,对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8%、96.8%、87.5%;对脂肪垫水肿、髌股关节不稳的诊断准确率为97.9%、95.3%。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能有效评价股骨头坏死的肪垫水肿与髌股关节不稳状况,对于临床分期的判断准确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能谱CT对肺部炎性病变和肺癌的鉴别价值。 方法:选取85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均采取能谱CT平扫、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能谱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肺癌组与炎性病变组,比较两组IC肺动脉期、IC主动脉期、dIC肺动脉期、dIC主动脉期、dCT肺动脉期、dCT主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并做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判断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 结果:85例患者中肺癌患者52例,炎性病变患者33例。肺癌患者的IC肺动脉期、IC主动脉期、dIC肺动脉期、dIC主动脉期、dCT肺动脉期显著低于炎性病变患者(P<0.05)。肺炎患者与炎性病变患者的dCT主动脉期与有效原子序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dIC肺动脉期对肺癌与炎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最大,敏感度高达0.966,同时标准误差仅0.027。 结论:能谱CT的IC值与CT值有利于炎性病灶与肺癌的鉴别,其中dIC肺动脉期的鉴别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CT征象鉴别肠道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CT扫描.评估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结果 病理诊断胃肠道恶性间质瘤31例,CT诊断30例与其结果一致,有1个误判为良性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良性间质瘤65例,CT诊断5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