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刚  汪细和  王文蒙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93-295,298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P方案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NP方案组:采用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3个周期治疗,两组均无CR病例,GP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N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9,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比较武警部队心理服务导入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EAP)项目的效果。方法抽取驻湘某部1276名官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EAP项目前后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效果对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项目实施后实验组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性质满意度、工作关系满意度、单位经营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14,1.98,2.31,2.48,2.19,P〈0.01),晋升满意度、培训满意度、薪酬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u=1.35,1.16,1.66,P〉0.05)。结论导入EAP的心理服务有助于官兵在工作态度和认知方面发生良性改变,较常规服务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的表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 β型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3(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 3,MCP 3)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中的表达改变 ,探讨其在慢性心衰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2 5例慢性心衰患者 (慢性心衰组 )和 10例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CP 3的表达 ,Bio Rad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相对定量后 ,分析MCP 3的表达改变及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慢性心衰组MCP 3表达阳性率及定量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衰患者MCP 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且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MCP 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心衰患者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MCP 3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不相关 ,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γ =0 42 0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CP 3表达上调 ,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是指心室存在舒张功能异常,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而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临床综合征。DHF病因多为高血压、冠心病和肥厚性心肌病,合并糖尿病和肥胖时可加快DHF的发展。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在由非瓣膜病引起慢性心力衰竭中,有40%~50%的患者射血分数正常(≥50%),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可能为心室舒张期功能不全引起。笔者在2002年9月~2004年9月期间治疗和随访了13例DHF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3例中男6例,女7…  相似文献   
5.
灯盏花素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灯盏花素可改善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及糖基代谢,使末梢神经得到修复。临床应用灯盏花素流向液治疗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患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素可改善周围神经缺血缺氧及糖基代谢,使末梢神经得到修复。临床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4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活化Toll样受体4(TLR4)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静脉内皮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LR4和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LR4及其辅助受体CD14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TLB4配体脂多糖诱导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TLB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以及CD14的蛋白表达上调.活化TLR4显著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的基因表达以及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活化TLR4诱导的细胞因子上调依赖NF-кB信号传导途径,信号传导阻滞剂能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而且初次活化后,TLR4的再次活化仍然诱导高水平的炎性细胞因子.结论:活化TLR4诱导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介导非耐受性炎症反应,提示静脉内皮细胞是重要的炎症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MCP-3基因和B7基因共转染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CP-3(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3)和B7基因共转染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的可能性。方法:用脂质体将小鼠MCP-3和B7(B7.1)基因导入小鼠大肠癌CMT93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RT-PCR检测B7和MCP-3的表达,趋化实验检测MCP-3的功能。体内实验观察基因修饰瘤细胞(CMT93/B7+MCP-3)的成瘤性、免疫小鼠后所诱导的针对CMT93的免疫保护及其作为疫苗治疗已形成肿瘤的疗效。结果;RT-PCR检测发现CMT93/B7+MCP-3瘤细胞有B7和MCP-3的表达,而且所表达的MCP-3有良好的趋化活性。CMT93-/B+MCP-3的成瘤性显著下降(P<0.01)。经CMT93/B7+MCP-3免疫的小鼠获得对CMT93的免疫保护(P<0.05)。作为疫苗CMT93/B7+MCP-3能抑制接种早期肿瘤的生长。结论:共转染MCP-3和B7基因能有效诱导抗大肠癌主动免疫,共转染的细胞作为疫苗治疗已形成的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6例肺癌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钳夹、刷检、灌洗及联合取材方法诊断肺癌的阳性率.结果 3种不同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80.85%、刷检71.03%、灌洗5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3,P<0.01);联合取材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钳夹+刷检87.61%、钳夹+刷检+灌洗93.36%,高于任何单一的取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刷检+灌洗联用略优于钳夹+刷检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取材可提高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58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normal renal and hepatic fun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treated differently.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vasodilators; Group B was treaeted intermittently with SNP (12. 5 -75mg/24hrs); Group C was treated continuously with SNP (continuous infusion of 100 - 300mg/24hrs) Positively inotropie agents and diuretic agents were used in each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ly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46. 9% (15/32), 90. 5% (19/21) and 100% (12/12) respectively.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81.3% (26/32), 100% (21/21), 100% (12/12) respectively. The highly effective rates of group B and C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 P < 0. 005, P < 0. 005) . The reduction of blood pressure of group B and C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 P < 0. 025) . Among the patients we studied, no body had sever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