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对囊型肝包虫活性特征影像学表现判断的价值。方法:40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共42个肝细粒棘球蚴包虫囊的影像学及术后记录囊内容物性状(液性,胶胨性,实变钙化)及内囊内原头节活性及内囊HE染色切片的镜下结构。结果:不同类型的包虫囊内其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变钙化组未见活性原头蚴的存在;CT显示囊内容物液态时囊内原头节活力明显高于胶冻性组(P<0.05),包虫母囊内原头蚴的活性随CT值的增大而减小;包虫内囊组织结构损害随内囊的剥离,塌陷而加重。结论:CT在包虫囊的活性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囊型肝包虫周围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方法 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TUNEL检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TI)为0.12%,与正常肝组织(TI=O.1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卜2及Bax蛋白的囊周肝组织呈低表达,分别为6.67%和13.33%,正常肝组织Bcl一2和Bax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P〉O+05)。病理组织学观察示肝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压迫性和营养不良性萎缩、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同时治疗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五孔法。先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再行胃底折叠术(21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最后行LC。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食管内压力(19.32±4.11)mm Hg,显著高于术前(7.30±1.36)mm Hg(t=-16.407,P=0.000);术后24 h食管pH值9.20±2.15,显著低于术前160.16±50.30(t=16.387,P=0.000)。无出血、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27例随访1-24个月(其中7例随访1-6个月,20例随访7-24个月),无食管狭窄、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可行。  相似文献   
4.
我院普通外科自2000年至2009年6月共接诊收治338例拟诊为阑尾炎患者,其中15例中青年患者术前误诊为回结肠部位肿瘤,椐文献撤道[1]:回结肠部肿瘤老年患者比较多发,中青年患者较少,故对于中青年患者回结肠部肿瘤的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回结肠部肿瘤的诊治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SP)方案与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用 SP 方案化疗,对照组25例用 FOLFOX4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至少3个疗程后用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 CR 2例,PR 12例,SD 10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56%;对照组 CR 0例,PR 11例,SD 11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44%,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SP 方案与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相当,但前者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依从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细粒棘球蚴包虫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6例共45个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的疗效.结果 39个包虫囊肿成功行外囊完整摘除术,6个行外囊大部分摘除术,肝内、外囊肿周围大血管均保存完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和内囊摘除+外囊大部分摘除术治疗紧邻肝内、外大血管包虫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医学影像涉及大量的图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我们在讲解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各房室增大时,先要讲解确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方法:心胸比率法。它是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为便于学生理解,我们需要画一张心脏后前位简图,来讲解何为心脏最大横径及胸廓最大横径及如何测量,最后算出心胸比率。然后,就要具体讲解心脏  相似文献   
8.
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免疫印记与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细粒棘球蚴(肝包虫)周围纤维囊壁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定位.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OPN在肝细粒棘球蚴(n=48)周围纤维囊壁中的表达,并结合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学分布.结果:肝细粒棘球蚴周围纤维囊壁经免疫印记分析80%有OPN表达,形态学观察集中分布于近虫体侧纤维性囊壁(内层),与近肝侧纤维性囊壁(外层)比较有显著差异(75% vs 8.3%, P<0.05).结论:OPN参与肝细粒棘球蚴周围内层纤维性囊壁肉芽肿反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何家赓  牛少雄 《医学信息》2010,23(15):2999-3000
我院普通外科自2000年至2009年6月共接诊收治338例拟诊为阑尾炎患者,其中15例中青年患者术前误诊为回结肠部位肿瘤,椐文献报道[1]:回结肠部肿瘤老年患者比较多发,中青年患者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利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radiofrequency endovenous obliteration,RFO)治疗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es,GSV)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350例GSV患者。按照采用的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75例。观察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RFO,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下RFO。比较2组患者麻醉即刻、术中、术后即刻、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即刻的VAS评分低(P<0.05),术中的VAS评分高(P<0.05),且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排尿障碍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2 h及24 h的VAS评分,以及麻醉肿胀液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可安全地行RFO治疗GSV,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