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母乳喂养是人类养育后代的一种自然方式,是保障婴儿生存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有母乳喂养的优良传统。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到2000年,80%的婴儿母乳喂养到4个月”,1990年我国卫生部就母乳喂养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指出:“提倡母乳  相似文献   
2.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早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发生的绝经.由于卵巢功能与卵巢形态及血供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21例卵巢早衰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旨在探讨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256排CT检查在鉴别肝包虫病与肝囊肿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1月我院诊治的肝囊肿患者77例和肝包虫病患者34例接受256排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囊液抗原抗体(EgCF)、抗头节抗原抗体(EgP)、抗囊液半纯化抗原抗体(EgB)和抗泡球蚴抗体(Em2)。结果 本组肝包虫病患者术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0.1)×109/L,显著高于肝囊肿患者【(0.1±0.1)×109/L,P<0.05】;肝包虫病患者血清抗EgCF抗体和抗E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3%和61.8%,均显著高于肝囊肿患者【分别为31.2%和0.0%,P<0.05】;增强CT扫描,肝包虫病患者肝内存在类圆形、圆形或分叶状囊性灶,囊壁钙化;在入组的111例患者中,CT检查将3例(2.7%)肝包虫病误诊为肝囊肿,1例(1.0%)肝包虫病被误诊为肝转移癌,2例(1.8%)肝囊肿被误诊为肝包虫病。结论 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肝包虫病囊性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对鉴别肝包虫病与肝囊肿有帮助,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周期中,经阴道超声监测周期第2天窦卵泡计数(cycleday2antralfolliclecount,CD2AFC)及治疗周期第6天的窦卵泡计数(cycleday6antralfolliclecount,CD6AFC)对卵巢低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接受超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86例,年龄和基础FSH水平为我中心行IVF的正常范围。于治疗周期第2天和第6天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CD2AFC及CD6AFC。并于当周期行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观察获卵数并根据获卵数判断卵巢反应性,分卵巢反应正常组和低反应组。结果在匹配了年龄和bFSH水平后观察到:卵巢反应低下组CD2AFC、CD6AFC分别为(4.19±1.84)个和(6.47±1.50)个,均显著低于反应正常组的CD2AFC、CD6AFC[分别为(7.00±1.24)个和(10.75±3.11)个(P<0.05和P<0.01)]。据动态窦卵泡计数预测卵巢低反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得出一个判断低反应的界值:CD2AFC<5.5个和CD6AFC<8.5个。CD6AFC是一个比CD2AFC更好的预测卵巢低反应的指标:CD6AFC的ROC曲线下面积较CD2AFC的大,CD6AFC与获卵数的相关性较CD2AFC的好。结论经阴道超声动态监测CD2AFC及CD6AFC可提高GnRHα短方案超排卵治疗患者卵巢低反应的预测率,CD6AFC比CD2AFC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动态窦卵泡计数有助于指导临床更合理的选择超排卵治疗用药及更早的取消无效超排卵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乙型肝炎,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约有10%~15%发展为慢性。因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笔者分别在1989年3~5月和1990年3~5月,对本院职工和外单位职工(红星印刷厂、液压件厂、美术中心、四药厂、  相似文献   
6.
从更换Gate选取来评估“API技术”中的凋亡细胞存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API技术”中的凋亡细胞存在并评估“API技术”和常规亚G1峰细胞凋亡检测法的一致性。方法:以0.15μmol· L-1喜树碱诱导MOLT 4细胞凋亡,结果分析从流式细胞术的 FL2 W/FL2 A坐标和 DNA直方图中选取细胞凋亡域Gate来评估“API技术”中细胞凋亡域的存在。并分别比较由“API技术”分析获得的细胞凋亡率和由DNA直方图分析得到的细胞凋亡率之间的差别。结果:采用不同的 Gate选取方法在“API技术”中找到相同的细胞凋亡域,而“API技术”中的细胞凋亡域与前述两种方法找到的细胞凋亡域并不吻合,由“API技术”分析的细胞凋亡率为(24.75±3.45)%,由传统DNA直方图获得的细胞凋亡率为(5.56±1.17)%,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极显著性(n=8, P<0.01)。结论:“API技术”和亚 G1 峰检测法的细胞凋亡域不一致,“API技术”对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的检测结果与亚G1峰检测结果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28岁男性患者, 临床以白细胞减少、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起病。检查发现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及贫血, 骨髓检查提示造血衰竭。胸部影像学示双肺多发斑点及小斑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 经外周血培养、纵隔淋巴结穿刺证实存在播散性鸟分枝杆菌感染。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GATA2 c.1187G>A(R396Q)杂合变异。抗分枝杆菌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仍持续加重, 影像学发现双肺范围逐渐扩大的磨玻璃影, 病理证实合并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因无合适供者未行骨髓移植, 全肺灌洗后短期内病情继续进展, 最终因呼吸衰竭于起病3年后死亡。本文报道了一例由GATA2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伴血液系统异常和肺泡蛋白沉积症,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种罕见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7家医院住院老年肿瘤患者综合评估结果及预后。方法 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间对四川省7家医院488例年龄≥65岁的住院老年肿瘤(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老年综合征情况并比较不同功能组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情况。应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88例患者中严重合并症占76. 4%(373/488),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受损占68. 6%(335/488),视力障碍占68. 2%(333/488),跌倒高危人群占51. 0%(249/488),社会支持不足占10. 0%(49/488)。65~75岁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患者比例高于76~85岁和 85岁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37. 5%(183/488)的老年肿瘤患者随访期内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功能障碍组患者恶化进展/复发率(41. 5%,92/222)高于功能独立组(16. 7%,4/24)和失能组(36. 0%,87/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的1年死亡率为11. 9%(58/488),功能独立组无死亡,失能组死亡率(21. 1%,51/242)高于功能障碍组(3. 4%,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接受化疗的273例患者中76. 9%(210/273)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失能组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为100. 0%(96/96),高于功能障碍组(67. 1%,110/164)和功能独立组(30. 8%,4/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79. 9%(218/273)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副反应,其中≥3级副反应率为19. 0%(52/273),不同功能组间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8)。结论老年综合征在住院老年肿瘤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合并症和IADL受损最常见,部分功能障碍患者易发生肿瘤恶化进展/复发,失能患者未完成预计治疗疗程的比例和1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化疗药物M期阻滞剂长春花碱(vinblastine,VLS)对MOLT-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产生的生物学影响并分析其意义。0.05μg/ml的VLS诱导MOLT-4细胞0-12小时产生M期细胞阻滞和/或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DNA直方图和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采用阻滞增长率、阻滞效率、凋亡率及形态学指标分析阻滞前后的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和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细胞阻滞可不伴随有凋亡率的显著增加;细胞阻滞的流式DNA直方图呈时间依赖的细胞周期分布动态改变,阻滞程度可量化;M期阻滞伴随有S期细胞堆栈;阻滞后细胞增殖率减低;M期阻滞细胞具有特征性细胞分裂的形态学特征。结论:长春花碱能单独诱导MOLT-4细胞M期阻滞,M期细胞阻滞的流式细胞检测和形态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细胞阻滞与凋亡、检测点机制和抗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空腹血糖受损(IFG)的空腹血糖(FPG)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检出率的影响,并探讨区分糖调节正常与受损的FPG理想截定点。方法 对2882例无2型糖尿病(T2DM)史的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1997年和200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分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IFG诊断标准下调后,单纯IFG者增加367例,IFG者由424例增加到1032例,其中包含的糖耐量受损(IGT)者由243例增加到484例;709例IGT者,包括在IFG者中的比例由34%上升到68%。(2)与糖耐量正常(NGT)人群相比,新增单纯IFG人群体质指数、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升高(均P<0.01),超重(52.6 vs 39.7%,χ^2=6.79,P〈0.01)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32.2% vs 24.9%,;χ^2=3.98,P〈0.05)明显增高。(3)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7.8≤2hPG<11.1mmol/L)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结论 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IFG+IGT检出率明显增加;新增单纯IFG人群已经出现糖、脂代谢异常;非T2DM人群中诊断IGR的FPG理想截定点为5.6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