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到2017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6例。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6例行CT平扫,5例增强。结果:5例位于颅内脑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CT上,6例均为高密度肿块,2例伴坏死,1例伴钙化,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3例伴脑膜增厚强化。MRI上,4例(66.67%)呈与脑白质等信号的稍短T1信号,1例呈与灰质等信号的等T1信号,1例呈稍长T1信号;T2WI上,5例(83.3%)呈与灰质等信号的T2信号,1例呈稍长T2信号;增强后5例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无强化,4例(66.67%)邻近硬脑膜或脊膜均增厚、强化,3例(50.0%)见典型"脑膜尾征";4例(66.67)颅内病灶伴水肿。2例伴骨质破坏。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炎症活动期、稳定期的区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8例,分别给予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比较常规与改良MR对骨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程度以及炎症活动期与稳定期的检出率。结果改良MR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RAS分级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7,P=0.046);常规MR敏感度为55%,特异度100%,改良MR敏感度100%,特异度94%,改良MR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能力,有利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76例行多期螺旋CT扫描的小胰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三期的增强变化.根据CT征象分析病灶检出率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在三期增强扫描中,正常胰腺组织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它两期,胰腺一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它两期,小胰腺癌在胰腺期(35 ~45s)显示最清晰.胰周血管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满意.76例中,动脉期检出率为69.7% (53/76),胰腺期检出率为94.7% (72/76),门静脉期检出率为53.9% (41/76).76例中,62例术前评估可切除的肿,有51例可切除,符合率为82.2%(51/62)瘤,但术中仍有11例不可切除;14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检查中,胰腺期是小胰腺癌检出最佳期相,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是病灶术前评估最好时期,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畸形分型联合CT和MRI腹部及盆腔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12例子宫异常的病例,并行CT和MRI腹部及盆腔的平扫和(或)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像学征象。结果 5例考虑双子宫、双阴道及阴道斜隔综合征并一侧肾及输尿管缺如,1例考虑双子宫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并一侧肾低位并发育不良,3例考虑双角子宫畸形并一侧肾及输尿管缺如,3例考虑残角子宫/单角子宫畸形并一侧肾及输尿管缺如。结论 子宫畸形往往合并其它一些影像学征象,应全面观察腹部及盆腔的情况,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其与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接受前列腺MR平扫及10个b值IVIM扫描(b=0~800s/mm2)的患者共36例,依据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共20例,良性组共16例。在各例患者前列腺的癌区或非癌区画取感兴趣区,应用单指数模型运算出ADC(表观扩散系数);应用IVIM的双指数模型运算出D(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与f(灌注分数)。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对前列腺癌组与良性组的ADC、D、D*、f值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与D的诊断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与D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D*值与f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与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与0.961。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4×10-3mm^2/s、93.8%和65.0%;D值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10-3mm^2/s、93.8%和85%。结论 IVIM MRI的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要优于传统DWI的ADC,IVIM 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低场MRI FLASH-T1 WI、STIR、SE-T1WI、TSE-T2WI四种序列成像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检出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脊柱转移性肿瘤,采用低场MRI FIASH-T1WI、SE-T1WI、TSE—T2WI、STIR序列成像作分析评价。结果FLASH—T1WI对脊柱转移性骨肿瘤检出敏感性97.7%(168/172),特异性44.4%(8/18),总符合率91.7%(176/192);STIR检出敏感性90.5%(153/169),特异性60.8%(14/23),总符合率87%(167/192);SE-T1WI检出敏感性88.6%(140/158),特异性41.2%(14/34),总符合率80.2%(154/192);TSE-T2WI检出敏感性82.3%(130/158),特异性41.7%(15/36),总符合率75.5%(145/192)。结论低场MRIFLASH-T1WI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检出率敏感性、总符合率较高,可作诊断该病的首选序列,但特异性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性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外伤患者的X线片,并采用MSCT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结果 63例隐性骨折患者中,胸部肋骨骨折31例,肩胛骨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20例,MSCT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发现骨折56例,阳性率达89%(56/63)。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X线片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T-PCNSL)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T-PCNSL的MRI及MRS及表现。结果T-PCNSL影像学特点如下:好发于深部脑组织,如额叶、胼胝体及基底节区。病灶MRI上T1呈等、低信号,T2呈等、稍低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呈均匀明显强化,特征性的表现包括"缺口征"。在1H-MRS上,T-PCNSL特征性的表现为存在高耸的乳酸和脂质峰,胆碱/肌酸(Cho/Cr)比值增加,以及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下降。结论 T-PCNSL的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良、恶性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平片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良恶性石骨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5例,恶性7例。结果: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为早期无症状,发病轻,进展慢。恶性型临床特点为发病早,进展快,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和CT、MRI表现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其中2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的患儿,CT扫描未见异常,而进行MRI增强检查.结果 15例CT图像中,13例平扫显示患侧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