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合重组课程内容、培训教师队伍和客观化教学质量评价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学理念的转换、专用教材的编写、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改革评价机制的构建对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两种血液凝固仪测定PT、APTT、Fbg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评价两种血液凝固仪。方法:使用STA—Compcat全自动凝血仪凝固(磁珠)法,使用Sysmex-CA50半自动凝血仪光学(散射光)法,分别测定PT、APTT、Fbg。结果:一般情况下无显著性差异,但散射光法受标本纯度的干扰。结论:两种血液凝固仪测定PT、AFTT、Fbg结果具有可比性。但在标本浊度有变化时STA优于CA50。  相似文献   
3.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测定与输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输血等有关问题。方法将69例严重创伤(AIS≥3或ISS≥16)病例,按照ISS值分为ISS<25组与ISS≥25组,分别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计数(PLT);记录创伤后失血量与输血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总治愈率为84.1%,凝血象异常占76.8%(53/69),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的72.3%。ISS≥25组与ISS<25组比较,PT时间明显延长(P=0.016),失血量、输血总量显著增加(P=0.028,P=0.004)。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损伤越严重对凝血功能影响越大;在积极进行快速液体复苏的同时,需要外科确定性手术止血;在补充血液丢失时须充分考虑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6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惠  江艇  蒋道碧 《重庆医学》2005,34(4):580-581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影响.方法选择病人组40例及抗凝治疗组20例,在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仪上采用配套试剂(R1)和其他5种不同ISI值的凝血活酶试剂(R2~6)测定PT,结果用SPSS10.0 for Windows 20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1~R5测定PT的批内CV为1.15%~4.9%,R6为7.3%;R1和R2的批间CV分别为2.38%、3.45%,R3~R6为6.43%~8.10%;与R1测定结果相比较,R2~R6测定病人组P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12、0.940、0.600和0.120,其中R6测定PT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时,R3~R6测定抗凝治疗组的INR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入33.3μmol/L胆红质、8.6mmol/L甘油三脂和0.62g/L血红蛋白对R2~R6测定PT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除该仪器配套试剂R1外,其它5种不同来源的凝血活酶试剂对测定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使用原装配套试剂与仪器组成标准的检测系统,有效确保PT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血栓弹力图凝血激活时间(ACT)与普通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差异。方法选择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为研究对象,ISS25分(A组)23例,ISS≥25分(B组)38例。对其同步进行快速血栓弹力图和普通血栓弹力图检测,记录ACT值、R值、出血量、用血量,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T值与ISS评分、出血量和用血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3,0.343,0.554(P0.05);R值与ISS评分、出血量和输血量无相关性。死亡组患者的ACT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ACT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栓弹力图ACT值对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判断和快速科学救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REDS-Ⅲ"临床用血研究"项目,收集本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输注红细胞悬液的1 000例急诊失血病例,对年龄、性别、病因、输血前体征、血液检测指标、是否手术、血液制品输注量和预后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将患者分为低输注量组(5 U)、中输注量组(5-10 U)和高输注量组( 10U),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输血预测指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输注量组在性别、病因、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手术、血液制品输注量、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等方面与中输注量组和低输注量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年龄、呼吸频率、输血前体温和血肌酐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手术(OR=7. 515,95%CI:3. 289-17. 174,P=0. 000)、术中出血量(OR=2. 626,95%CI:1. 428-4. 828,P=0. 043)、红细胞输注量(OR=2. 574,95%CI:1. 306-5. 073,P=0. 015)、是否输注血浆(OR=2. 118,95%CI:1. 184-3. 789,P=0. 011)、是否输注冷沉淀(OR=5. 296,95%CI:2. 164-12. 960,P=0. 000)是急诊失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几率较大,大量输血与急诊失血患者死亡率高度相关,其中手术、术中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输注血浆及冷沉淀可能预示急诊失血患者的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时代军队教育方针的转变,网络教学逐渐成为军队教学医院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采取以录播教学为主、直播教学为辅,鼓励优势学科进行MOOC教学和研讨教学的网络教学,通过基础设施配备、授课教员预案、课前准备、课中互动、课后测验、教学评价、督导和总结等方面进行网络教学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学员和教员双向调查结果发现,23.26%(30/129)的学员和65.38%(17/26)的教员认为学员学习能力不足,34.88%(45/129)的学员和23.08%(6/26)的教员认为现有技术不满足网络教学要求,55.04%(71/129)学员和69.23%(18/26)教员认为网络教学效果不如面授教学,28.68%(37/129)的学员和57.69%(15/26)的教员要求回归面授。加强智慧教室的建设、建立健全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各种创新性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将有望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学网络教学,实现网络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