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研究兔颈总动脉血栓MRI T1-mapping及T2-mapping定量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4.5h组、6.0h组、8.0h组及12.0h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凝血酶法建立兔右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建模成功后的实验兔对应各组时间点进行3D-TOF、T1WI、 T2WI黑血序列、T1-mapping及T2-mapping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各时间点组的T1值与T2值;每个时间点组扫描结束后立即处死实验兔,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理证实20只兔均建模成功。不同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2分,满足诊断要求。两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Kappa值均高于0.75。建模后4.5h、6.0h、8.0h、12.0h组的T1值平均值依次为(1403.22±150.63)ms、(1496.92±231.73)ms、(1271.58±282.48)ms、(1236.90±342.80)ms;各时间点组的T2值平均值依次为(80.88±9.18)ms、(79.38±13.45)ms、(63.36±8.00)ms、(48.72±4.45)ms。建模后4.5~12.0h,各组之间的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在4.5h组与6.0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之间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RI T1-mapping及T2-mapping技术可用于颅颈动脉血栓的定量评价,有望用于不同时间及类型颅颈动脉栓子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