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开展 ,并有望成为一种冠心病心肌缺血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术方式。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2月 ,我院共施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4例 ,占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 5 3 3% (2 4 / 4 5例 ) ,无手术死亡 ,效果良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非体外循环组 2 4例中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4岁 ,平均 6 0 1± 8 7岁。稳定型心绞痛 5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例 ,有心肌梗死史 13例 ;合并高血压 10例、糖尿病 3例 ,同时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5例。射血分数 0 30~ 0 6 9,平均 0 5 …  相似文献   
2.
背景:胶原种类很多,而不同细胞只在特定类型的胶原环境中才表现出最佳的增殖和表型。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和Ⅱ型胶原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兔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09/2008-09在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胶原研究室完成。 材料:自制达到中试水平的猪皮Ⅰ型胶原和猪软骨Ⅱ型胶原。 方法:分别将3种细胞在猪皮Ⅰ型胶原和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中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不同细胞在材料上的行为差异。 主要观察指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示差扫描热分析和凝胶动力学分析比较2种胶原的热变性温度及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MTT法观察细胞在2种胶原环境中的黏附、增殖情况。 结果:猪软骨Ⅱ型胶原和猪皮Ⅰ型胶原的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05.8,87.5 ℃,2种胶原的官能团区相似。凝胶化曲线的对比中猪皮Ⅰ型胶原的成纤维过程较猪软骨Ⅱ型胶原迅速。MTT值显示细胞生长初期,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软骨Ⅱ型胶原环境表现了较好的黏附性,但是更适于在猪皮Ⅰ型胶原上生长;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对胶原纤维的反应恰好相反。兔软骨细胞第2天在两种胶原上的黏附相似,第4天时在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细胞生长密度。 结论:不同细胞对Ⅰ,Ⅱ型胶原纤维表现了不同的时间依赖性,但猪软骨Ⅱ型胶原环境更接近于软骨生长的真实环境,更有利于软骨细胞朝特定方向分化,使软骨细胞维持稳定的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表面活化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己二胺处理PLA纤维,在表面引入氨基.经过戊二醛处理制备醛基活化的PLA纤维。将表面活化PLA纤维与I型胶原溶液均匀混合,经冷冻干燥和交联得到复合多孔胶原海绵。考察其形貌.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胞毒性,并评价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活化PLA纤维可均匀分散在胶原中,明显增强了胶原海绵的抗压缩能力,而不影响其多孔结构。制得的多孔支架材料不显示细胞毒性,L929细胞在活化PLA纤维增强支架上的粘附优于纯胶原海绵和纯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组织学染色显示其内部细胞增殖分布更好结论表面活化PLA纤维增强胶原海绵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胶原水凝胶支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浓度对胶原水凝胶理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体外组织工程模型中不同浓度的Ⅰ型胶原水凝胶对软骨细胞表型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Ⅰ型胶原浓度为12、8、6 mg/mL的3种胶原水凝胶,记为C12、C8、C6。扫描电镜观察形貌,并通过溶胀性能和抗压性能测试表征其理化性能。取2只新生7日龄新西兰大白兔的关节软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取第2代软骨细胞与3种胶原水凝胶复合体外培养(C12组、C8组及C6组),1 d后采用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 d后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软骨细胞相关基因,即Ⅱ型胶原、蛋白聚糖(Aggrecan)、Ⅰ型胶原、Ⅹ型胶原、Sox9 mRNA表达。结果随着Ⅰ型胶原浓度从6 mg/mL提高到12 mg/mL,胶原水凝胶的理化性质出现明显变化,扫描电镜下纤维网络变得致密;192 h时C6、C8、C12溶胀率依次增大,分别为0.260±0.055、0.358±0.072、0.539±0.0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缩模量逐渐增加,分别为(4.86±0.96)、(7.09±2.33)、(11.08±3.18)k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1 d,3组凝胶中软骨细胞经FDA/PI染色后,绝大部分被染成绿色,仅有少数被染成红色。14 d后组织学观察示:C12组软骨细胞在组织中聚集明显,并出现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为紫红色的现象;C8组中也有部分增殖聚集的区域,细胞周围有较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现象;C6组细胞分布较为均匀,也有较明显的甲苯胺蓝异染现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3组Ⅱ型胶原mRNA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相近;Ⅰ型胶原、Sox9和X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C12组最高,C6组最低,C8组介于二者之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Ⅰ型胶原浓度至12 mg/mL后,胶原水凝胶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质,但软骨细胞纤维化和肥大相关基因表达也有所上调。  相似文献   
5.
通过紫外和自由基聚合在PLLA上接枝聚丙烯酸(PAA),制备了平均粒径316nm,zeta电位-39.88mV的表面亲水性PLLA纳米粒子,与胶原溶液混合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胶原/PLLA纳米粒子复合多孔支架。复合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与纯胶原支架相近,而密度、湿态压缩模量有明显提高,降解率降低显著。随着复合支架中PLLA纳米粒子的增加,L929细胞在材料中的播种效率和增殖有明显提高,表明胶原/PLLA纳米粒子复合多孔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2年10月~1995年2月连续采用胸腹切口治疗高位食管病变30例,全组无颈部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手术要点 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76岁。其中儿童高位食管化学性烧伤2例,病变范围在食管入口下3cm至贲门上。术前1例只能  相似文献   
7.
急性或慢性创面是常见的临床问题。胶原蛋白因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免疫原性低以及可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 被广泛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简要回顾胶原蛋白在创面愈合相关的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对胶原蛋白的来源进行了概述;此外, 该文还总结了基于胶原蛋白的创面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胶原/透明质酸复合多孔海绵支架材料,评价支架的形貌、性能及其生物学性能。方法将胶原和透明质酸用溶液法混合后冷冻干燥,经干热和化学交联制得多孔支架材料。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和细胞毒性,并评价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较高离子强度的NaCl可避免正电荷性的胶原与负电荷性的透明质酸形成聚离子复合物,得到均匀的混合溶液。冷冻干燥后经干热和化学交联,得到的支架材料孔径可控,孔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在支架材料内部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单纯胶原制备的多孔支架材料。结论胶原/透明质酸多孔支架材料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细胞的分布和生长,可以作为一类优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双醛普鲁兰改性胶原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碘酸钠对普鲁兰进行氧化,制备一系列双醛普鲁兰,与胶原混合凝胶,冷冻干燥制备胶原/普鲁兰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双醛普鲁兰的醛基和胶原的氨基反应形成希夫碱化学交联,交联度随着双醛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其降解速率低于纯胶原支架材料,且随双醛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细胞毒性毒性试验显示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这种复合支架材料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时间采血检测泌乳素(PRL)结果差异很大,给临床诊断及治疗带来很大麻烦.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常规采血各时段泌乳素分泌水平,以正确评估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及治疗.2011年6~10月对我院病房28例患者Am5:30至Am10:30时间之间采血各时段泌乳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