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转酪氨酸激酶C(tyrosine kinase C,TrkC)基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脊髓半切组(B组)、NSCs移植组(C组)、NSCs移植+神经营养素(NT)-3局部使用(D)组、转TrkC基WNSCs移植组(E组)和转TrkC基因NSCs移植+NT-3局部使用组(F组),每组10只。脊髓损伤后第9天进行细胞移植。各组大鼠在细胞移植后2个月,行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以及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结果 细胞移植后2个月SEP和MEP发生潜伏期和峰峰波幅以及右后肢BBB评分的恢复均以下组最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结论在局部给予的NT-3作用下,转TrkC基因NSCs能较好地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与内科保守处理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效果的差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统计两组的入院出血量、入院GCS评分、7 d后残余血肿量、7 d后GCS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1月后GOS评分、3月后GOS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在残余血肿量、GCS评分、住院天数、发病1月后及3月后的GOS评分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中具有一定优势,可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组织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每组30只;采用侧脑室注入海人酸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XIAP的表达量。结果黄芩苷明显改善sE后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海马CA3区XIAP在sE后6h起逐渐增加,12h达高峰,24h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治疗组海马XIAP蛋白表达在6h、12h和24h均高于sE组(P〈0.05)。结论黄芩苷对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XI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科1989年8月~1993年1月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脑血管造影82例,所摄颅内血管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介绍导管的选用、置管的具体操作,金属导丝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提出导管意外的处理。讨论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麻醉与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方法 45例择期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选择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减少肌松药用量,七氟烷控制1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以下并保持恒定,静脉泵注丙泊酚、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根据血流动力学及需要的麻醉深度来调节速度,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完成肿瘤的切除。结果 40例患者术毕顺利拔除气管导管,5例送重症监护病房延迟拔管。结论听神经鞘瘤显微手术的麻醉过程应力求平稳,显微手术期间做好神经电生理监测,掌握好各种麻醉药的用量,以便在不影响其他颅神经和脑干功能的基础上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垂体腺瘤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8例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过,全部病例均在显微条件下进行手术,其中经口鼻蝶入路29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9例,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视力视野的好转尤为显著,结论:病史和CT或/MR是明确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及时的清除病灶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小而深在的动静脉畸形普遍采用放射外科治疗并已有许多成功的报道,病灶消失率为58%~100%,其高低取决于病灶体积和放射系统。放射后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很低。然而对用γ刀治疗后血管造影所示的病灶体积慢性变化却缺乏定量分析,在此我们定量研究了放射后AVM体积变化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治疗前AVM体积、放射剂量和供血动脉数目等因素的关系,并评价了不同剂量对疗效的影响。 共有22个病人接受了该治疗,年龄9~54岁,平均23岁,男11人、女11人,之前均未接受过手术或介入放射治疗。病灶体积由以下公式得到:V=a×b×c,其中a、b、c分别为病灶的横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从前后位和侧位早期动脉期的脑血管造影片上测得。治疗前AVM体积为0.15~  相似文献   
8.
继发于颅脑手术后的颅内积气刘才兴,杨卫忠,倪天瑞,梁日生,石松生,陈建屏关键词:手术;颅腔积气继发于脑手术后的颅内积气,随着CT的广泛应用,其发现率显著提高。近3年来,我科脑手术后早期进行头颅CT扫描的73例,全部显示有颅内积气,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经显微手术处理的难治性脑瘤86例,其中脑干肿瘤17例,海绵窦(CS)肿瘤7例,斜坡脑膜瘤12例,丘脑肿瘤14例,松果体区肿瘤12例,巨型(直径)>4cm)听神经瘤21例,枕大孔区肿瘤3例。肿瘤全切和近全切除69例,大部和部分切除17例,死亡1例。难治性脑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大小及其扩展的范围而选择适当的入路,力求显露充分,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尽可能多地摘除肿瘤,乃至于全切除。以便提高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在显微外科条件下全切除肿瘤,随访8个月至4年半,9例生活工作如常,2例自理生活。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对其临床表现须提高认识。MRI为此类肿瘤首选的诊断方法,优于脊髓造影和CT扫描。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用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显微手术可提高高颈段脊髓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