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地研究了肟类药物对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的体外重活化作用,并与梭曼、沙林和VX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林和VX抑制的AChE较易被药物重活化,而塔崩和梭曼抑制的AChE则较难。37℃、pH7.2条件下,塔崩抑制的大鼠脑AChE可浓度依赖性地被TMB_r和LuH_6重活化,2-PAM在高浓度下也有一定作用,但HI-6在所用3个浓度下均无重活化。通过降低抑制温度成功地建立了未老化的梭曼膦酰化AChE模型。药物试验表明,未老化的梭曼膦酰化大鼠脑AChE可被高浓度(1mmol/L)HI-6重活化,而不被2-PAM、TMB_4及LuH_6重活化。提示药物自身内在活性在重活化作用中的重要性。TMB_4和LuH_6对塔崩磷酸化AChE有较强重活化,而对未老化梭曼膦酸化AChE无重活化,HI-6则相反,对未老化梭曼膦酰化AChE重活化效果好,而对塔崩磷酰化AChE无重活化作用。塔崩和梭曼膦酰化AChE在未老化以前对药物的响应就有所不同,毒剂残基的空间效应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镰刀真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极易污染粮食和饲料的真菌。近年来,由于在许多肿瘤高发地区发现有镰刀真菌严重污染食物的现象,对于镰刀真菌素的致癌性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T-2毒素是镰刀真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毒素中最重要的代表,过去二十年间对其致癌性有重大怀疑,但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分别采用叙利亚地鼠胚胎(SHE)细胞和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HFL)首次证明T-2毒素有诱导离体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串珠镰刀菌素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彭双清,杨进生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100850)串珠镰刀菌素(MON)是由多种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水溶性毒素,对动物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多种动物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肌损伤。近年国内有研...  相似文献   
4.
采用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在培养的Wistar大鼠单个心肌细胞上记录丁烯酸内酯对B,L,T3型Ca2+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丁烯酸内酯浓度为300mg·L-1时,心肌细胞B,L,T3型Ca2+通道均受到明显的阻滞,其阻滞作用表现在使B,L,T3型Ca2+通道的开放时间分别缩短466%,505%和153%,关闭时间分别延长305%,322%和328%,使通道的开放概率分别下降568%,615%和350%。而对流过B,L,T3型Ca2+通道的Ba2+流幅值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乙酰胆碱选择性微电极技术,观察到小剂量赛拉嗪(2.0和6.0mg·kg-1)可显著增加大鼠海马CA1区ACh的含量,而大剂量赛拉嗪(10.0mg·kg-1)及咪唑克生(0.6mg·kg-1)则作用相反。咪唑克生虽可明显拮抗赛拉嗪的作用,但海马CA1区ACh的含量仍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在去兰斑核的大鼠上,赛拉嗪(2.0和6.0mg·kg-1)及咪唑克生(0.6mg·kg-1)分别对海马CA1区ACh的含量具有减少和增加作用,且咪唑克生拮抗赛拉嗪的作用后,海马CA1区ACh的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赛拉嗪对麻醉大鼠海马CA1区ACh含量呈双相性影响,咪唑可生虽能显著拮抗赛拉嗪的作用,但海马CA1区ACh的含量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分别与赛拉嗪和咪唑克生降低或提高中枢NE能系统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3H]-T-2毒素给小鼠一次口服染毒后在体内的分布、蓄积和动力学过程。小鼠灌胃[~3H]-T-2毒素0.4mg/kg 后,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都较快,血中及大部分组织中的放射活性在15min 到达高峰,然后呈双相下降。放射活性可以在胆囊和肝脏中浓集,大部分组织器官中的放射活性在染毒5d 后降至基线。毒素及其产物在脂肪中有一定的蓄积作用,脂肪球中的放射活性在染毒60d 后方完全消失。慢性染毒18个月的老年小鼠和正常对照老年小鼠,一次口服染毒[~3H]-T-2 毒素后,在毒素的体内处置上无显著性差异。[~3H]-T-2毒素的分布和毒物动力学过程也不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T-2毒素对大鼠心肌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变及硒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2毒素亚急性中毒大鼠心肌损伤十分明显,部分心肌纤维走向紊乱、扭曲,可见散在性出血灶。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心肌肌膜、肌浆网、肌原纤维以及线粒体的变化。肌原纤维走向紊乱,Z线增粗,肌原纤维成片状消失,肌膜增厚,肌膜外胶原原纤维增生,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硒对T─2毒素致心肌损伤超微结构变化与克山病的基本型变化相似,提示在研究克山病的病因时,应当考虑镰刀菌毒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原因的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索急型克山病患者在较同步的短时间内暴死原因,拟提出一个假设,为科学研究建议一个方向。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了解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前重要的症状、体征,并与动物T-2毒素急性中毒实验中所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比较。结果文献调查发现:1.急型克山病患者会在一个比较同步的短时间内发生暴死;2.患者死亡前有严重的呕吐,甚至混有胆汁;3.患者极度干渴,索饮大量凉水;4.出现一系列休克体征,如: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到零,脉搏微弱、快速,直到扪不到。而这些症状在动物急性镰刀菌毒素中毒致死过程中亦是常见的,二者非常类似。结论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的原因很可能是摄入霉变粮食中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后,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  相似文献   
9.
镰刀菌毒素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是自然发生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但可以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害,而且还与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如我国林县的食管癌,地方性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均在不同程度上被怀疑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被微量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自  相似文献   
10.
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与急型克山病死亡病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急型克山病患者的暴死病因提供一个科学假设。方法:将文献中报道急型克山病患者发病过程的主要症状与体征,与动物镰刀菌毒急性中毒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两者的异同点。结果:动物镰刀菌毒素(T-2毒素为代表)急性中毒的主要表现有:小肠粘膜上皮隐窝细胞分裂相容量减少,红细胞压积增加,血压下降,实验动物当天即可死亡,而输液抗休克治疗有效。猴中毒实验中亦可见有明显呕吐、稀便,、血压下降、周围血管塌陷等表现。结论:急型克山病患者与镰刀菌毒素急性中毒素临床表现相似点很多。作者提出一个假设,即: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原因很可能是摄入霉变粮食中污染的镰刀菌毒素,导致小肠粘膜表皮损伤,从而不断引发了呕吐及大量血浆通过小肠内壁渗漏丢失,继发低血容性内休克,重症患者可暴死,急型克山病患者暴死的顺官可能是小肠而不是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