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手法复位失败或粉碎性骨折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8例,采用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骨折于3个月内愈合,根据患者主诉、腕关节外形、功能及X线征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确切,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按A组和B组划分,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板即髓外固定系统治疗,B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PFNA)即髓内固定系统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arris评分A组优良率为92%,B组为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B组深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髋内翻各1例,并发症率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髓内固定系统和髓外固定系统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均有疗效,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外固定系统更占优势,临床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病人身体状况手术耐受与否、病人经济状况等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5年2月至2007年8月采用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6~80岁,平均55岁。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5例;AO分型:31-B1型2例,31-B2型20例,31-B3型4例。结果除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外,其余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关节功能优良。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螺纹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微创经皮空心螺纹钉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及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1病历报道患者,女,21岁,因"发现双肩不等高,剃刀背,身体倾斜10余年"入院。入院前在多家医院多次就诊,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未经任何治疗。查体: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7月—2008年9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16例。入院后急诊清创后以单臂外固定支架或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重建骨的稳定性,Ⅱ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闭合伤口,供区创面采用游离植皮。结果:术后1例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创口I期愈合,植皮成活。患者均随访8个月~2年,平均1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全部病例胫骨骨折均临床愈合,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中老年彝族不同骨量人群体内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的含量及其与不同骨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3、BGP、PTH、OT含量及骨密度T值,分析不同骨量组人群25(OH)D3、BGP、PTH、CT的含量。结果男性25(OH)D3和CT含量随骨量下降呈降低趋势,且骨量正常组25(OH)D3含量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正常组CT含量与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25(OH)D3和CT含量均随骨量下降呈降低趋势,且不同骨量组25(OH)D3、CT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5(OH)D3、CT含量可作为当地彝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协助诊断指标,对其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在治疗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从2003年3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尺桡骨骨不连患者共23例,所有患者均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后,全部改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加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移植治疗。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得到随访20例,病例平均随访20个月,平均8—13个月全部愈合,达到骨板样骨替代、无骨髓炎、骨不连、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用于治疗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具有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操作简便有骨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方法简单、愈合时间短、取出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BACKGROUN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inevitable problems in autologous or allogeneic bone grafting for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biodegradable absorbable material is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veral kinds of bone repair material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bone defect repair after implantation. METHODS: PubMed and CNKI databases were retrieved for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1994 to 2015 by computer. The keywords were “bone defect, biodegradable material, bone graf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Biodegradable absorbable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polymer materials, synthetic polymer materials and bio-inorganic materials. Biodegradable absorbable material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can induce new bone ingrowth after implantation to form good osteo-integration. It has shown a clear advantage in bone repair. A variety of materials combined together can promote the repair of bone defects,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bone repair.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及适应证范围。方法: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分别在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10~25ml总量<30ml。结果:根据MacNab评价标准,显效34例(52.3%),有效24例(36.9%),无效7例(10.8%),总有效58例(89.2%)。结论: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见效快,治疗方法安全简单微创。  相似文献   
10.
颅骨巨大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4岁。因“右前额包块术后35年,再发30余年,逐渐增大伴右眼视物不能5年”于2009年6月13日入院。患者曾因“右前额包块”于3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5年包块再发,约2cm×2cm×2cm大小,未行诊治,包块逐渐增大。近5年包块增大累及右眼伴视物不能。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重要脏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