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威市乡村人群血脂水平。方法:对武威市乡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检测血脂水平。结果:总胆固醇(TC)呈现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三酰甘油(TG)男性高于女性,尤以30岁、35岁、45岁组为显著(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除<25岁组和≥60岁组外,男性皆高于女性。结论:研究人群中TC和TG水平与过去相比都在增加,TG水平男女有显著差异。55岁以后人群的TG水平超出理想水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细胞急性淋巴瘤9L(BCL9L)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68例结肠癌患者。对患者结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9L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BCL9L mRNA。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结肠癌手术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Spearman检验分析BCL9L蛋白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BCL9L蛋白表达评分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与BCL9L蛋白高表达患者相比,低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晚期(Ⅲ或Ⅳ期),以及切缘肿瘤细胞阳性比例更高(P值均<0.05)。患者术后随访8~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36例肿瘤无复发,32例复发;复发的患者中30例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晚期、切缘肿瘤细胞阳性和BCL9L蛋白低表达均是结肠癌术后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后3年总体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52.9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来评估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发生出血风险的可行性及判断出血风险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是否行预防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的门静脉压力参考值。方法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出血患者在行 TIPSS 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中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对临床确诊的40例乙肝后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未发生出血的患者在行预防性 TIPSS 及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对2组间的门静脉的压力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组门静脉压力为(41.97±5.12)cmH 2 O,未出血组压力为(33.44±7.79)cmH 2 O,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门静脉压力>37.45 cmH 2 O 可作为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之一。结论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的压力,可评估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出血的风险,通过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压力测量可作为是否对乙肝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未发生出血的患者行预防性 TIPSS 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39例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无吻合口漏、腹腔感染及肝性脑病的发生,1例术后继发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39例术后均行胃镜检查,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时间6~18个月,无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再出血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改良的Sugiura手术具有断流彻底、安全性高、再出血少等特点,并未增加手术风险,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在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内镜的广泛应用,内镜室已成为乙型肝炎等疾病传播的高危环境。行内镜检查患者间的交叉感染问题日趋突出,卫生部门要求内镜检查前要对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的筛查,以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病率。我院于2004年开展了内镜检查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工作。我们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2003年与2004年的内镜室消毒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来我院行内镜检查的2 418例患者。2003年和2004年内镜中心消毒检测结果。1.2试剂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酶联免疫试剂盒。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驱动蛋白超家族成员11(kinesin family member 11,KIF11)即驱动蛋白Eg5(kinesin-5)基因编码的纺锤体运动蛋白,是细胞分裂驱动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参与双极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研究发现这类运动蛋白广泛表达,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内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类微管相关驱动蛋白,由于其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其与肿瘤的形成关系密切,是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因子。因此KIF11也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KIF11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其结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关系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9种常见血清学组合模式下,如何选择HBV-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照545份血清标本同时进行EL ISA方法测定HBV-M及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结果①HB sA g( )、抗HB s(-)、HB eA g( )、抗HB e(-)、抗HB c( )组,185份标本HBV-DNA在5×102~107cop ies/m l之间,阳性率为100%(185/185);②HB-sA g( )、抗HB s(-)、HB eA g(-)、抗HB e(-)、抗HB c( )组,42份标本HBV-DNA在5×102~107cop ies/m l之间,阳性率为59.15%(42/71);③HB sA g( )、抗HB s(-)、HB eA g(-)、抗HB e( )、抗HB c( )组,79份标本HBV-DNA在5×102~106cop ies/m l之间,阳性率为34.80%(79/227);④HB sA g(-)、抗HB s(-)、HB eA g(-)、抗HB e(-)、抗HB c( )组,8份标本HBV-DNA为5×102~103cop ies/m l,阳性率为38.10%(8/21);⑤HB sA g(-)、抗HB s( )、HB eA g(-)、抗HB e(-)、抗HB c( )组,2份标本HBV-DNA在5×102~104cop ies/m l之间,阳性率为40.00%(2/5);⑥HB sA g(-)、抗HB s(-)、HB eA g(-)、抗HB e( )、抗HB c( )组,1份标本HBV-DNA为5×102~103cop ies/m l,阳性率为33.33%(1/3);⑦HB sA g(-)、抗HB s( )、HB eA g(-)、抗HB e(-)、抗HB c(-)组,3份标本HBV-DNA在5×102~104cop ies/m l之间,阳性率为16.67%(3/18);⑧HB sA g(-)、抗HB s( )、HB eA g(-)、抗HB e( )、抗HB c( )组,1份标本HBV-DNA小于5×102cop ies/m l,阳性率为0%(0/1);⑨HB sA g(-)、抗HB s(-)、HB eA g(-)、抗HB e(-)、抗HB c(-)组,14份标本HBV-DNA小于5×102cop ies/m l,阳性率为0%(0/14)。结论在常见9种血清学组合模式中,只有HB sA g( )的血清学组合模式下,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HBV感染有重要价值。因其它血清学组合模式下,应结合肝功能状况或为进一步确诊HBV是否感染而行HBV-DNA的荧光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胰肠吻合与普通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1月采用普通胰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的79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普通胰肠吻合组)临床资料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胰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87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改良胰肠吻合组)临床资料行进行回顾性历史对照分析,普通胰肠吻合为用胰腺断端-空肠侧壁吻合,改良胰肠吻合为胰腺断端-空肠侧壁黏膜对黏膜吻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整体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尽管两组整体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胰肠吻合所用的时间约为普通胰肠吻合时间的2倍。改良胰肠吻合组术后A级和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胰肠吻合组(P=0.027、0.019),胆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普通胰肠吻合组(P=0.014、0.01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中C级胰瘘、肠瘘、腹腔出血和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改良胰肠吻合和普通胰肠吻合比较,可显著降低A级、B级胰瘘、胆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但手术时间有所延长,该改良术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奥沙利铂、顺铂联合5-FU/LV治疗晚期胃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收集中英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奥沙利铂联合5-FU/LV(FOLFOX)方案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结果:共8个随机对照试验66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美国,另7个均来自中国:且8篇RCT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为中等程度.FOLFOX与顺铂联合5-FU/LV(PLF)方案治疗胃癌在1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总的生存率方面有显著差异.其OR值和95%CI分别为1.37(0.93,2.01)、1.93(1.41,2.66).3/4级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等治疗组轻于对照组;在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方面,治疗组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和95%CI分别为0.48(0.28,0.83)、0.26(0.16,0.42)、7.38(2.16,25.23)及1.20(0.44,3.30).结论:FOLFOX方案总有效率优于PLF方案,但是1年生存率并不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治疗组轻于对照组,外周神经毒性重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方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更好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以英文检索词:pancreatic cancer,gemcitabine,nab-paclitaxel and abraxane和中文检索词:胰腺癌、吉西他滨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出从建库至2018年10月的中英文文献。依据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合适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数据并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 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研究文献,总计290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 1633例,对照组(FOLFIRINOX) 12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如疲乏[比值比(OR)=0. 61,95%可信区间(95%CI)=0. 46~0. 80,P=0. 0005]、腹泻(OR=0. 39,95%CI:0. 29~0. 54,P 0. 001)、恶心呕吐(OR=0. 46,95%CI:0. 26~0. 84,P=0. 01)、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0. 61,95%CI:0. 43~0. 88,P=0. 007)以及需要二线方案治疗率(OR=0. 30,95%CI:0. 14~0. 63,P=0. 001)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在疾病缓解率(OR=0. 82,95%CI:0. 45~1. 51,P=0. 53)、疾病控制率(OR=0. 97,95%CI:0. 48~1. 97,P=0. 93)、1年生存率(OR=0. 80,95%CI:0. 63~1. 01,P=0. 06)以及新辅助化疗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OR=1. 84,95%CI:0. 33~10. 19,P=0. 49)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在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的同时,可提高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