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门静脉频谱形态的影响,摸索超声检查评价心功能的新途径。方法选取临床Ⅰ~Ⅲ度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心衰竭程度分组,每组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排除肝脏及门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经右侧肋间及剑突下探查门静脉,在取得门静脉清晰二维切面图像后,记录1~3个呼吸周期中的门静脉频谱,观察频谱形态,记录各组不同门静脉频谱形态的例数,所获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结果健康对照组门静脉频谱均表现为单向连续频谱,各心力衰竭组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收缩末期反向血流,Ⅲ度心力衰竭组门静脉频谱多出现恒定的收缩末期反向血流。结论心力衰竭可导致门静脉频谱形态异常,观察门静脉频谱形态,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康措施介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12例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壁斑块、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参数46例动脉粥样硬化绝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加尼尔雌醇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侧颈总动脉壁斑块积分分别为(48&;#177;45),(0.6&;#177;0.7)mm,右侧颈总动脉壁斑块分别为(4.7&;#177;4.1),(0.6&;#177;0.5)mm(P&;lt;0.05),前者的斑块明显大于后者;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分别为(1.1&;#177;0.5),(0.7&;#177;0.3)mm(P&;lt;0.05),前者明显超过后者;应用雌激素治疗后.雌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左)(4.8&;#177;3.6),(3.6&;#177;2.5)mm,(右)(4.7&;#177;4.1),(3.6&;#177;3.1)mm及(1.1&;#177;0.5),(0.9&;#177;0.3)mm(P&;lt;0.01)后者较前者均有减小;但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雌激素对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直观易于重复,可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50例,其中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梗死组)36例及无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无梗死组)14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endothelium-dependent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结果:两组相比,其FMD及年龄均有显著差异[FMD:(3.57&;#177;3.05)和(5.95&;#177;2.62)%,P&;lt;0.05;年龄:(56.53&;#177;10.41)和(62.54&;#177;8.05)岁,P&;lt;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提示,仅陈旧性心肌梗死与FMD显著相关(r=0.34,P=0.016,0.03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功能显著低下,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内皮功能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超声诊断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进展,它可增强二维超声影像和彩色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利用超声造影技术使超声的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成为可能,将超声从形态学成像过渡到功能性成像的发展阶段.超声造影发展迅速,已经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春伶 《武警医学》2012,23(5):369-372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超声诊断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进展,它可增强二维超声影像和彩色多普勒信号,反映和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是继二维超声、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后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利用超声造影技术使超声的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器官的微循环灌注成为可能,将超声从形态学成像过渡到功能性成像的发展阶段。超声造影发展迅速,已经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超声造影自应用于临床以来,用于肝脏检查最早、最多、也最成熟。近年来关于肝脏以外器官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如:甲状腺、胰腺、膀胱、前列腺及体腔内造影等,其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尚待考证,笔者归纳总结了除肝脏以外的一些组织器官的超声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发展情况,并且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武警新兵训练伤发生原因,为科学施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选取样本,用自拟调查问卷在新兵训练3个月结束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兵入伍前是否受伤、睡眠情况与训练伤发生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586、1.204.结论 应严格选兵标准,在新训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新兵的睡眠质量,以期能快速适应高强度的军事训练,提高武警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正>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肌缺血,临床上会出现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并出现心肌运动异常,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到缺血或坏死心脏运动异常,长期以来对心肌运动力学的检测一直是超声心动技术的研究重点。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不受心脏整  相似文献   
8.
李春伶  汤苏阳  井茹芳  董继红 《心脏杂志》2006,18(5):606-606,F0003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常规入径为经股动脉。近年来,随着设备的精密化和微型化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性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的方法完成。这种方法对血管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对桡动脉、尺动脉的管径、内膜、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报道尚不多,近一年来,我院采用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我们与之同步进行了手术前后桡动脉变化的超声观察。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拟行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观测新兵军训期间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厚度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高频超声对应力性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4月,随机抽取300名右利手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开训前均无下肢疼痛等不适症状。于开始训练前、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分别应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逐一测量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厚度。自胫骨结节至内踝之间分为上、中、下三等分,测量上等分和下等分,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平均厚度均较开始训练前明显增厚(P ﹤0.05);训练1个月后及3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平均厚度差异不显著(P ﹥0.05)。以训练1个月后双侧胫骨前内侧骨膜增厚为著;以右侧胫骨前内侧骨膜上等分增厚为著。本组共有15例发生胫骨应力性损伤,其中右侧12例、左侧3例,上等分11例、下等分4例。应力性骨损伤的程度随着军训时间延长或强度加大而逐渐加重。结论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对软组织病变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观测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可作为新兵军训阶段下肢应力性骨损伤的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右侧胫骨上等分为应力性骨损伤的高发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G、HbA_(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