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近半个世纪以来,肾移植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仍然是困扰移植界的一大难题。组织配型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紧密相关,良好的组织配型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HLA在组织配型中的应用1.1HLA配型HLA配型,即组织相容性试验,控制肾脏移植中的免疫反应(特别是HLA体液免疫介导的排斥)和器官的分配。排斥反应是肾脏移植的重要免疫问题,控制排斥反应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一组细胞表面抗原,MHC不仅具有同种抗原的功能而且也是对T辅助细胞表达外来抗原的一个重要媒介。人类白细胞抗…  相似文献   
2.
我科对12例14颗在1978年以前经干髓治疗充填术后牙体纵裂的患牙经根管治疗术后采用壳冠修复,取得了保留牙齿、恢复咀嚼功能及形态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男11例,女1例。牙齿14颗,均为,年龄35~53岁,平均46.6岁。龋齿经干髓充填术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54例肾移植受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于术前1-2d、术后1周、4周、8周、12周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结果术前第1-2d,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内两组Treg细胞水平均急剧下降。术后第4-8周,稳定组受者的Treg细胞水平开始回升,而急性排斥组继续下降。术后第8-12周,稳定组的Treg细胞水平明显回升,但排斥组则仍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此阶段两组Treg细胞水平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水平的检测可协助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群体,有助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信号素3F(SEMA3F)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HCC组织( HCC组)和相应癌旁肝组织(对照组)标本中的SEMA3F蛋白表达,分析SEMA3F蛋白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组及对照组SEMA3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97%,HCC组SEMA3F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有包膜者SEMA3F蛋白表达量高于无包膜者,肿瘤为单个结节者表达量高于多个结节者(P均<0.05)。 HCC组有、无肝硬化者的SEMA3F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例SEMA3F蛋白低表达者复发率显著高于17例高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 SEMA3F可能在抑制HCC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癌组织中SE-MA3F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对1例32岁的肝硬化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受体施行一期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血型等组织配型相匹配,肝移植采用经典的原位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将移植肾置于右髂窝。移植前予以赛尼哌行免疫诱导,移植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强龙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受体移植后肝肾立即发挥作用,移植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移植肝肾功能恢复良好。提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组织配型、完善的移植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及移植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患者10例。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抗感染、支持治疗等。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关于欧美人群中CYP3A5基因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之间关系已有报道,然而这些研究的数据多来自于移植后1个月~1年,缺乏移植后早期的资料.目的:探讨CYP3A 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关系,分析CYP3A5基因型对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和毒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按CYP3A5基因多态性将45例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分为*1/*1型组(11例)、*1/*3型组(15例)和*3/*3型组(19例),他克莫司初始剂量均为0.15 mg/(kg·d),1周后根据目标浓度调整他克莫司剂量.结果与结论:术后7 d,1个月,3个月* 3/* 3型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剂量比显著高于* 1/*3型组和*1/*1型组(P < 0.05) ;3个月内*1/*1型组急性排斥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1/*3型组和*3/*3型组(P < 0.05).3个月内*3/*3型组高血糖、神经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1/*1型组.结果可见*1/*1基因型患者在肾移植早期难以达到有效目标血药浓度,使该组3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不合适采用目前他克莫司的初始剂量方案作为早期的抗排斥反应方案;*3/*3基因型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升高,使3个月内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因此,根据CYP3A5 基因多态性作为他克莫司个体化用药的依据,既能使* 1 /* 1型患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下降,又能使* 3 /*3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减少,提高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原位肝移植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方式与肝动脉栓塞或吻合口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7年11月完成的41例肝移植临床资料。供、受者动脉寻找到动脉主干与血管分叉处,剪开分叉处呈喇叭状,注意保护动脉内膜不受损伤。对供肝右肝动脉存在变异者作整形、重建4例,选择动脉内径较粗、内膜完整、口径相匹配的血管进行吻合。结果:1例肝移植术后第6天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口修补止血治愈;1例术后第8天肝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经DSA溶栓治疗后吻合口出血,再手术止血,最终死于肝衰竭及DIC;其余39例患者彩超证实未发生肝动脉栓塞或狭窄并存活。结论:肝动脉并发症的防治重点是吻合口的选择、变异血管的重建、操作精细、血管内膜完整、无张力吻合和适当地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