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7例旋转撕脱离断的(足母)趾分二组进行再植,一组用静脉倒置后端端吻合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员,另一组用自体“Y”型静脉倒置后桥接动脉修复动脉缺损。结果:第一组3例全部失败。第二组4例中除1例因术后趾背皮肤坏死造成趾体坏死外,其余3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个月,(足母)趾外形、血供良好,骨折愈合,浅感觉恢复。结论:自体“Y”型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伤是提高旋转撕脱性(足母)趾离断伤再植成功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当尽管用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其他血管扩张剂以及利尿剂和地高辛治疗但严重的心衰症状依然存在甚至进展者,并非是指心脏情况不可逆的终末期者.这种心力衰竭一般很难采用内科疗法治疗.然而,在进一步评估和强化治疗包括健康教育、个体化药物方案、饮食以及合理运动以后,通常能达到明显的改善.对于难治性心衰的内科治疗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携带编码人天然颗粒溶素(GLS)和小鼠IL-12基因质粒(pZM03)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经鼻粘膜免疫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表达。方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质粒(pUV15)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滴鼻BALB/c小鼠后2周,处死小鼠,观察肺、脾组织中荧光蛋白和耻垢分枝杆菌的分布;将携带GLS和IL-12质粒(pZM03)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滴鼻免疫BALB/C小鼠3次,第1次免疫后4周,处死小鼠,用免疫组化检测肺、脾组织中GLS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IL-12和肺泡灌洗液特异性SIgA的水平。结果:在BALB/c小鼠肺、脾组织中均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和耻垢分枝杆菌的分布,以及GLS的表达,并有血清IL-12水平升高和粘膜特异性SIgA的产生。结论:携带GFP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可在肺和脾组织分布;携带GLS和IL-12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经鼻粘膜免疫小鼠后,可引起呼吸道粘膜特异性抗菌免疫,以及GLS和IL-12的体内表达,为新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道选  王伟  李俊明  马广辉 《安徽医药》2020,41(10):1168-117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与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比较预后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中采用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髂骨块组(A组,n=75)与自体髂骨块组(B组,n=37),两组患者均随访12~3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指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节段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比较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植骨融合满意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改善率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胸膜破裂、脑脊液漏、胃肠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和随访期间(结核性后凸畸形、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植骨融合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在不同测量时间点和组别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在时间和组别不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Cobb矫正度、Cobb角丢失、椎间高度矫正、椎间高度丢失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在时间和组别不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植骨融合满意率、ASIA分级有效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髂骨块与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基本相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同种异体髂骨块可成为自体髂骨块的理想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正中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5-06—2010-06诊治40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首先行臂丛神经探查和健侧C7移位术一期。间隔4~8个月后完成健侧C7移位术二期及附加其他神经移位,按附加手术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第1组10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2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移位于正中神经附加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第3组15例健侧C7神经根分2股分别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附加副神经移位肩胛上神经。结果 40例获得随访3年余,1、2、3组有效率分别达50%、60%、73.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C7神经根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不同附加术式未见明显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8年勐腊县城区登革热暴发时的流行病学特征、媒介生物学特性等变化情况,为登革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勐腊城区疑似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登革病毒NS1抗原快速检测,首例病例用RT-PCR进行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及型别鉴定;采用背负式吸蚊器法和布雷图指数法分别开展媒介伊蚊成蚊和幼虫的监测;采用三间分布法对疫情特征进行描述,计算成蚊密度和幼虫密度,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类型孳生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现病例59例,罹患率为161.38/10万,流行历时77 d。8月份为发病高峰,患者男女比为0.68∶1,以青壮年为主,从事职业以商业服务、离退休和家中待业居多;捕获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成蚊1 340只,其中埃及伊蚊占80.15%。幼虫监测,13 148户,阳性784户,积水容器13 387个,阳性1 067个,总BI为8.12、总HI为5.96、总CI为7.97%。积水容器类型构成以水桶为主,其次为花瓶。水缸、花瓶、废旧轮胎、竹筒、菜坛、水桶、废弃瓶/罐、其他暂时性容器的伊蚊幼蚊阳性率分别为7.17%、6.07%、24.79%、15.15%、10.12%、6.51%、16.62%、和6.42%。结论 2018年勐腊城区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特征与既往比较无明显变化。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城区均有分布,以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其种群密度进一步扩大。废旧轮胎、竹筒和水桶等常见伊蚊幼虫孶生地,应及时清除,并开展居民区室内外灭蚊清除工作,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和家庭防护能力,提升居民参与防控的积极性,以达到群防群控。  相似文献   
8.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作为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效应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早期的研究认为PMN仅作为吞噬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早期参与抗结核病的固有免疫应答,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PMN还参与了结核病适应性免疫的诱导和调节,对结核病免疫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目前,人们对其在结核病免疫过程中发挥的确切功能、对结核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还未完全明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正逐步加深我们对PMN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的认识。现就近年来有关PMN在结核病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院成人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及经验用药情况。方法:调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尿培养阳性的成人尿路感染患者,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对尿路感染的影响及细菌耐药及经验用药情况。结果:505例住院尿路感染患者,女性(71.49%)、61~90岁(70.30%)所占比例高,其中77例为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患者。糖尿病、尿路梗阻和留置导尿管患者分别占40.59%、35.05%和30.10%。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57.28%),ESBL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达42.57%,环丙沙星耐药率达56.77%;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检出细菌耐药率更高;84例真菌感染,尿路梗阻和留置导尿管都占67.86%。经验用药中以喹诺酮类(51.68%)、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8.12%)和头孢类(14.85%)为主;反复发作患者以喹诺酮类(44.16%)、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42.86%)为主。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尿路感染以G-菌为主,耐药率高;控制血糖、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验用药基本符合指南要求,但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经验用药可减少喹诺酮类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证素辨证理论为特色的"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教学应用价值,为"中医药膳学"教学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湖南中医药大学56名选修"中医药膳学"课程的本科中医类三年级学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8学时的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后,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比较2组的综合成绩;对观察组学生采用不记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认可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综合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学生的证素辨证体系教学认可度调查结果中,非常同意占84.28%,同意占14.29%,一般占1.43%,不同意为0.结论:中医证素辨证理论教学方法,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中医辨证施膳思维,提升中医药膳实践运用能力,且学生的认可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