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制用于包被和标记重组梅毒螺旋体表位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梅毒抗体。[方法]利用计算机Godlkey软件分析梅毒螺旋体基因,确立优势抗原表位(rTpN17-TpN15-TpN42-TpN47),并分别克隆表达四个抗原,然后将四个抗原串联成一个嵌合表达蛋白用于包被,在此抗原的末端连接4个赖氨酸,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用梅毒抗原,建立双抗原夹心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在一端连接4个赖氨酸梅毒抗原活性高于未加赖氨酸的抗原,梅毒抗原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的ELISA双抗原夹心法与TPHA法阳性符合率为97.5%,特异性明显好于TRUST、间接ELISA法。[结论]改进的梅毒抗原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用于双抗原夹心检测梅毒抗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含HCV不同优势表位抗原进行连接表达,对20份血清进行对比检测,探讨血清反应性.方法构建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BVIL-1,精选出HCV主要表位抗原插入表达载体在E.coli中表达,纯化后的融合抗原包被酶联板,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抗原组合连接(HCV NS4-Core、NS4-Core-NS3、NS4-Core-NS5AB-NS3)对血清的反应性不同.结论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嵌合抗原,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人锌转运子ZnT8基因N末端、C末端和N-C融合区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初步验证各抗原在1型糖尿病ZnT8自身抗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方法调取目的基因,构建相应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HB101,诱导表达获得纯化重组蛋白,并作为抗原包被酶联板,初步建立检测ZnT8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 ,评价各基因片段在1型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获得了3种可被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识别的重组人ZnT8抗原区段,其中C末端区段ZnT8(268-369aa)与其它两个片段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首选的抗原区段。结论所选重组人ZnT8(268-369aa)抗原区段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辅助诊断试剂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埃博拉病毒核蛋白( NP)抗原表位,克隆表达埃博拉病毒NP抗原,为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Sun生物学软件预测分析埃博拉病毒NP抗原的氨基酸表位区间,采用大肠杆菌优势密码子反向翻译成基因序列,采用PCR退火合成法合成NP优势密码子抗原基因,并利用载体pBVIL1进行克隆表达。采用间接ELISA技术评价获得NP抗原的特异性。结果确定埃博拉病毒NP抗原的氨基酸表位位于360~739 aa,共设计36条引物,扩增合成1140 bp的NP抗原基因,克隆表达后,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103,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的NP基因正确。初步结果显示,NP抗原的特异性为99.24%(130/131)。结论获得埃博拉病毒NP抗原,为进一步研制特异的埃博拉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提供了抗原储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多表位结核分枝杆菌嵌合抗原,建立抗结核抗体IgM检测试剂,并探讨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意义。[方法]克隆表达多表位结核分枝杆菌嵌合抗原包被酶联板,抗人IgM单抗标记HRP,建立间接免疫酶联法检测结核抗体IgM,结核抗体IgG同时检测51例结核病人血清样品,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1例结核病人血清抗IgG、IgM抗体分别检测率为70.58%(36/51),43.13%(22/51),其中10例结核抗体IgG阴性,IgM抗体为阳性。46例健康人血清样品IgM抗体检测2例阳性,特异性95.7%(2/46)。[结论]结核抗体IgM检测在结核病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作为结核抗体IgG的补充实验,抗IgG、IgM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人胰岛素原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初步验证重组人胰岛素原在1型糖尿病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PCR逐步合成法获得目的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VIL1/INS,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HB101,诱导表达获得纯化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结果 获得了可被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识别的重组人胰岛素原.以重组人胰岛素原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的ELISA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5%和100%.结论 重组人胰岛素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辅助诊断试剂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BVIL1,表达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3)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底物NS5A—B小分子,为进一步研究蛋白酶活性提供方法学。方法:将PCR合成的NS5A—B(2412—2427aa)基因直接插入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BVIL1,融合表达NS5A—B片段.包涵体形式的表达产物用8mol/L脲溶解后,采用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两步纯化。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于37℃酶催化条件下,分析NS5A—B底物的降解活性。结果:(1)构建了pBVIL1/NS5A—B重组质粒,鉴定证明NS5A—B基因片段正确地插入表达载体上:融合蛋白在转化质粒的HB101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分离纯化重组蛋白后浓度可达0.73g/L。(2)在NS3蛋白酶作用不同时间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证实,底物带可被明显降解,ELISA分析也证明,NS5A—B具有酶底物活性。结论:含有酶切位点的NS5A—B融合蛋白可被NS3丝氦酸蛋白酶有效地降解,可用作为NS3蛋白酶的底物,可替代全长NS5A—B和化学合成肽用于酶活性和酶阻断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生物素标记HCV抗原及质量检定方法,研制双抗原夹心检测HCV抗体试剂。方法 用长臂生物素标记修饰过的HCV抗原,采用Avidin亲和层析柱方法计算标记率,SDS-PAGE检测纯度,酶联免疫测定活性。结果 生物素化HCV抗原的标记率为99.15%,纯度96.02%,用于检测抗HCV国家参考品,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生物素化HCV抗原可用于双抗原夹心抗-HCV检测。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第一高变区代表序列重组肽的交叉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第一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抗原的交叉反应性,获得适合我国HCV感染株的高交叉反应性HVR1y序列及其组合。方法:对我国报道的HVR1序列,用计算机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中选出可能具有高交叉反应的HVR1序列,也选择文献报道的具有高交叉反应性的HVR1序列或HVR1模拟肽序列。用合成基因及重组表达技术,获得一系列重组HVR1肽,并用间接ELISA法研究这些重组HVR1对我国HCV阳性血清的交叉反应性。结果与结论:本研究获得了12条重组HVR1肽抗源,用随机选择的27份我国HCV阳性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性检测,发现每条重组HVR1均和不止一份的阳性血清有反应。选择其中4条适合我国的交叉反应性较好的重组HVR1,其交叉反应率可覆盖27份阳性血清的25份(92.5%),对解决HCV疫苗研究中存在的变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不同变异株中,筛选高保守的能涵盖多种MHC限制类型的T细胞表位,并构建重组表位抗原的原核表达质粒。方法:检索文献并结合MHC限制型,从中遴选出功能明确的T细胞表位;利用Goldkey软件,建立HCV全长蛋白序列数据库;从中分别截取各个表位所在区段,对所选取的表位进行同源性比较;从中选取保守性强的部分表位,用化学法合成表位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IL1中,构建多个融合表达质粒并在E.coli表达。结果:从文献中获得HCV免疫优势性T细胞表位18个,在由55条全长HCV序列组成的数据库中进行比较,获得了大量有关表位保守性的信息,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所构建的5个表达质粒pBVIL1—T1—T5经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了高效表达。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HCV T细胞表位的特性,为表位的筛选提供了方法学依据,所选取的表位及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为HCV治疗性疫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