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以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作为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动物模型,初步探讨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在EAE中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小鼠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Erα重组慢病毒,鉴定Erα重组慢病毒在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最佳剂量.将雌二醇及Erα重组慢病毒干预EAE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 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体重的变化,通过H&E染色及Luxol fast blue-H&E染色对比各组炎症反应及脱髓鞘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及TIMP-2.结果 15μl Erα重组慢病毒能感染小鼠CNS.与对照组相比,雌二醇及过表达Erα可以降低EAE小鼠的发病率、体重丢失及临床症状,减轻脑和脊髓中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的髓鞘脱失,在发病急性期增加TIMP-1及TIMP-2,减轻在缓解期TIMP-1、TIMP-2的病理性表达增高.结论 雌激素及Erα可以抑制EAE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EAE小鼠急性发病期脑组织中TIMP-1及TIMP-2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用24 h内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取出生24 h内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胰蛋白酶消化,等体积的基础培养基终止消化,机械性吹打通过细胞过滤器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细胞,24 h后更换无血清培养基,每3~4 d半量换液.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免疫组化方法鉴定神经细胞的纯度.结果 细胞在培养12 h后开始贴壁,24 h开始分化生长成梭形.大部分神经细胞于第2天长出突起,第3天神经细胞间形成复杂的联系,第7天神经细胞发育基本成熟.经NSE鉴定,培养细胞中神经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 无血清体外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法简便易行,相对于有血清培养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MOG35-55多肽诱发60只EAE小鼠模型,做去卵巢术.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EAE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取脑和脊髓,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EAE小鼠CNS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IL-4水平.结果 治疗组EAE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减轻(P<0.05);H-E染色显示治疗组炎细胞浸润减少(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结果示治疗组CNS中IL-17、IL-23、TNF-α、IFN-γ表达降低而IL-4增加(P<0.05).结论 雌激素可能通过降低IL-17、IL-23、TNF-α、IFN-γ,增加IL-4,从而减轻EAE小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论证我市存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疫源地,我们根据病例线索与辖境内的不同方位,调查点选定在新街(随中)、三里岗(随南)、天河口(随北)三个乡镇的有关村中,兹将1987~1990年间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结果第一中间宿主纹绍螺、长角涵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两种螺类的尾蚴阳性率分别为1.10%(6/544)和0.86%(8/930),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0.44,P>0.05),季节分布在7~9月间。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的囊蚴阳性率为60.61%(20/33)。保虫宿主为猫、犬,其  相似文献   
5.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体内重要的促有丝分裂因子,具有强烈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目的:探讨IGF-1及其受体(IGF-1R)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癌(G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38例GC患者,并分为GC组和GC-T2DM组。以免疫组化法检测IGF-1、IGF-1R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与GC组相比,GC-T2DM组IGF-1阳性率(81. 3%对42. 3%;χ~2=31. 427,P 0. 001)、IGF-1R阳性率(87. 5%对46. 7%;χ~2=34. 794,P 0. 001)均显著升高。在GC组中,IGF-1、IGF-1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 0. 05)。在GC-T2DM组中,IGF-1、IGF-1R表达仅对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影响(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GC组、GC-T2DM组中IGF-1表达与IGF-1R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P 0. 05)。在GC、GC-T2DM患者中,IGF-1(-)组与IGF-1(+)组、IGF-1R(-)组与IGF-1R(+)组之间的总体生存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与GC患者相比,GC-T2DM患者的IGF-1、IGF-1R阳性率明显更高,且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提示两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G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疝手术经验,探讨LIHR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技巧及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的84例LIHR手术病例,35例行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49例实施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法(TEP)手术.结果 两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TAPP长于TEP(P<0.05),两组共发生血肿4例,腹股沟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例,尿潴留1例,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6~30个月,1例TAPP术后复发,为开展手术早期病例.结论 LIHR中,TAPP和TIEP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两者手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血管闭塞的准确性和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大血管闭塞、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和出院3月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能力。结果 一共纳入292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多模态头颅CT可见,50例(17.1%)存在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其中41例(82.0%)存在大血管闭塞。大脑中动脉致密征OR=8.93, 95%CI:3.72~21.48, P<0.001)与大血管闭塞相关,并且预测能力优于早期CT显影梗死灶(AUC 0.682 vs. 0.602, P=0.038)。在对临床结局的分析中,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2, 95%CI:2.16~13.11, P<0.001),但其AUC未高于房颤(0.685 vs. 0.651, P=0.579);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是3月后神经功能恢复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2, 95%CI:1.19~7.62, P=0.019),但其AUC和早期CT梗死灶(0.642 vs. 0.619,P>0.05)相当。结论 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增加大血管闭塞可能性和脑梗塞后出血转化风险,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8.
朱加应  刘蕊  胡晓  王建怡  顾然  李世容 《中国医药》2014,9(11):1616-1620
目的 分析儿童癫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的860例儿童癫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抗癫癎药物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能明确病因者有158例(18.4%),其中,产前、产时及围生期因素94例(10.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例(1.2%).儿童癫癎无明显诱因发作为645例(75.0%),其次为疾病诱发140例(16.3%);发作频率<5次/d为773例(90.1%),发作持续时间1~2 min为529例(62.0%),以四肢抖动550例(64.0%)、双眼凝视391例(45.5%)、呼之不应571例(66.4%)、四肢强直145例(16.9%)症状多见;局灶性发作296例(59.8%),其中复杂局灶性发作占56例(11.3%).结论 儿童癫癎在临床上表现复杂,良好的预后需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1998年 5月 11日 ,随州市明珠酒楼发生一起因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中毒经过1998年 4月 2 0日 ,酒楼业主姚某 ,从菜市场购 2 .5 kg“老水精”一壶。 5月 11日上午 7时 30分 ,营业员余某误将“老水精”当成酱油 ,倒了一小壶送到餐厅 ,供吃早餐的客人食用。当日 8时酒楼员工蔡某等 6人 ,先后食用误以“老水精”当酱油的面条。 8时 10分蔡某便感到头昏眼花、恶心 ,随后上二楼寝室休息。 2 0分钟后本店员工上二楼发现蔡某呕吐 ,处昏迷状态 ,店主立即将蔡某送市二医院急救室抢救。随后店内其它 5名服务员也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胰腺肝样腺癌(PHC)是一种罕见的易发生于胰腺体尾部的具有肝细胞癌(HCC)样分化特征的特殊类型腺癌,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疾病发展快,预后较差。PHC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但多数患者可高表达甲胎蛋白(AFP),为其诊断提供一定依据,而最终疾病的确诊需进行病理学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1例PHC并腹腔多发脏器转移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及诊治过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PHC的认识,并不断完善疾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PHC并腹腔多发脏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63岁男性,因出现腹胀腹痛伴乏力、纳差3个月余入院,检查提示肝脏、胰腺、脾脏、胃等多脏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排,后行姑息性减瘤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PHC,实性型,组织学分级3级。术后3个月出现肝内转移灶,行奥沙利铂130 mg+氟尿嘧啶200 mg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后病灶转移至肺,于术后10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H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具有HCC样分化特征的特殊类型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病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症状时多达中晚期,已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PHC发病机制不详,但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HCC样分化,可高度表达AFP及HCC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病理学检查是其诊断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PHC的诊治共识,对于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改善预后;而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采取辅助治疗,目前认为放疗对其无效,而化疗是疾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在化疗方案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有条件者可取材活检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不能明确诊断者可参照消化道系统疾病治疗方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