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宏  张志强 《江西医药》2011,46(5):478-47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患者因车祸后出现左耳出血,数天后出现血管杂音、视力减退及球结膜充血。于2010年11月28日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一瘘口伴有严重盗血征象,左侧大脑前动脉未见明显显示,然后置入微导管.用微导丝将2号球囊送入左颈内动脉瘘口处进行栓塞,再造影,见瘘口闭塞,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医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 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efinedDaily Dose,DDD)和药品金额作为计量单位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该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 5 2种 ;3年中心脑血管药均占主要地位 (6 7%~ 82 % ) ,抗癌药增长迅速 ;用量呈上升趋势的注射剂有生脉、吗特灵、康莱特、复方丹参、爱迪、血栓通及清开灵注射液 ,呈下降趋势的有参麦、苦参素、华蟾素、柴胡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盐酸小檗碱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80例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0)及小檗碱治疗组(B组,n=40),同时选择体检健康的20例(C组,n=20)作为对照组。 A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给药基础上联用盐酸小檗碱片(0.2mg,3次/d),口服,治疗时间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丙二醛(MD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两组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升高,NO及SOD水平降低(P<0.01)。随访治疗3个月后,A组血清2h PBG、TC、TG、hs-CRP、MDA、ET-1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NO、SOD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同期A组比较,B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显著改善了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了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了血清NO水平及SOD活性,增加了NO合成,减少了NO破坏。可见盐酸小檗碱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志宏  张志强 《江西医药》2011,46(11):1006-1008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出血29例,其中大咯血16例,上消化道10例,产后大出血3例。分别PVA颗粒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均采用2.8FSP导管技术。结果29例均成功立即止血,随访29例,术后1年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使用SP导管行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经发现往往已是晚期,无法外科切除,一般只能保守治疗。而经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已被认为是无法施行外科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基本上所有患者在TACE术中或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疼痛等并发症,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在TACE术中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可减少TACE术中或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笔者对近几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灌注栓塞时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且探讨利多卡因的具体用量。  相似文献   
6.
曾志宏  王奕 《江西医药》2009,44(8):786-788
目的探讨3.0F微导管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适应症。方法对13例患者使用3.0FSP导管分别在支气管动脉主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超选择插管行化疗及介入栓塞术。栓塞物质为300~1000μm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结果13例患者使用微导管15次,其中2例患者使用2次,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操纵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支气管动脉细小、走形迂曲、与肋间动脉及脊髓动脉共干的患者,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体内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情况及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CHF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12.5μg/d,疗程均为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 T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白介素6(IL-6)的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和FT3的水平均增加,r T3、TNF-α、IL-6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FT3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0.52)pmol/L比(3.12±0.36)pmol/L,P<0.05],LVEF增加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1±8.3)%比(29.6±8.5)%,P<0.05],TNF-α、IL-6的水平降低幅度亦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89±8.83)μg/L比(25.56±10.52)μg/L,(60.12±21.05)ng/L比(70.06±22.28)ng/L,均P<0.05]。结论 CHF患者体内血清甲状腺素功能处于较低水平,而细胞因子TNF-α、IL-6又处于较高的水平。左甲状腺素钠通过调控上述细胞因子水平,起到防止和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对CHF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曾志宏  张志强 《江西医药》2011,46(6):529-530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2岁.患者因呕血近2800ml入院.出现血压下降至86/58mm/Hg,心率加快149次/min,于2010年12月24日23:00点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急诊DSA造影:常规消毒,用sellding改良法经右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腹腔干动脉造影,见胃左动脉破裂出血,用微导管超选出血动脉用PVA颗粒进行栓塞.再超选至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见造影剂返流至肝固有动脉分支胃右动脉破裂,伴有造影剂外溢,然后将微导管超选至出血动脉用PVA颗粒进行栓塞,再造影,见出血动脉已栓塞,无明显造影剂外溢.  相似文献   
9.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的方法、作用与注意事项。方法:9例在单纯空气灌肠复位效果欠佳时,采用手法按摩、推压及全腹十指按压。结果:8例成功复位,未出现复发及穿孔,1例改用手术治疗。结论:手法复位能压迫鞘外肠系膜来固定套鞘、套头,能推动套头以增加脱套动力,能改善局部肠管血液循环,缓解套入部痉挛、水肿、粘连,降低脱套阻力[可有效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后主动脉夹层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8例行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于发病后3-7天内手术,7例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均治愈.结果:28例腔内隔绝术后病例中,2例术后l周死亡,均为早期1-2周手术后病例,其余病例随访存活.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3-7天内手术及遮蔽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