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细胞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酮IIA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静滴)。测量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参酮IIA组治疗总有效率(73.47%比93.88%)显著升高,P=0.003。与治疗前比较,丹参酮IIA组治疗后血脂显著改善,细胞因子、血液黏度等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参酮IIA组治疗后HDL-C水平[(1.32±0.20)mmol/L比(1.74±0.26)mmol/L]显著升高,LDLC[(3.27±0.50)mmol/L比(2.03±0.29)mmol/L]、TG[(2.69±0.48)mmol/L比(1.43±0.30)mmol/L]和TC[(6.89±1.02)mmol/L比(4.29±0.71)mmol/L]水平显著降低;血浆黏度[(2.59±0.61)mPa·s比(1.45±0.32)mPa·s]、全血黏度[(4.63±1.37)mPa·s比(2.97±0.85)mPa·s]、血小板黏附率[(36.73±4.51)%比(30.74±3.37)%]、Fg[(4.12±0.99)g/L比(3.04±0.78)g/L]、ICAM-1[(106.79±30.15)pg/ml比(78.43±14.52)pg/ml]、CRP[(19.98±3.89)mg/L比(10.82±2.19)mg/L]和TNF-α[(27.91±4.78)pmol/L比(17.84±3.56)pmol/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曹甜甜  张云  张琳  吕俊刚  李明  王娜  翟莉 《武警医学》2022,33(8):659-662
 目的 探究某部官兵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筛查与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某部2019-12至2021-12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官兵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体检、听诊心律规则的官兵作为对照组。对80例无症状心律失常患者的类型构成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PNN50)、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的平均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的个数除以NN期间直方图的高度(HRV三角指数))及动态血压[总体平均收缩压(mSBP)、总体平均舒张压(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的差异,观察两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1)80例中良性室性期前收缩占比最高,为61.25%(49/80);(2)观察组PNN50(3.29%±1.50%)、SDNN[(160.02±43.38)ms]、SDANN[(146.58±41.10)ms]、RMSSD[(33.65±13.34)ms]、HRV三角指数(45.77±13.3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5.39%),(247.21±51.35)ms,(238.50±59.78)ms,(61.10±20.17)ms,57.94±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mSBP[(117.35±8.94)mmHg]、mDBP[(67.47±5.38)mmHg]、dSBP[(125.98±10.35)mmHg]、dDBP[(74.33±8.25)mmHg]、nDBP[(62.45±4.84)mmH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2.32±7.89),(64.31±4.29),(121.05±7.99),(70.78±5.90),(59.32±3.6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未发现心房及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结论 部队官兵的无症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与动态血压的升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教育对胃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及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普外科行胃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68例,按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自我效能教育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教育方式,自我效能教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教育方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干预后1、3、6个月自我效能评分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自我效能教育组患者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及总体健康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不良症状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济困难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教育能提高胃癌全胃切除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疾病管理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曹甜甜  徐海丽  贺延  吕俊刚  宫柏琪 《武警医学》2016,27(12):1225-1227
 目的 探讨缬沙坦(Valsartan,Val)和氨氯地平(Amlodipine,Aml)联合应用对≥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至2015-01确诊的年龄≥65岁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6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缬沙坦组)、B(氨氯地平组)、C(联合治疗组)三组,分别给予Val、Aml、Val + Aml治疗1年。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而A组和B组单独用药之间相比较,降压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C组治疗后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A、B两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联合应用对≥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脑小血管病患者(CSVD)血脂、血小板聚集率、炎症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CSVD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为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10个地区纳入的86例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并分组比较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依据既往是否有子宫手术史分为瘢痕子宫组及非瘢痕子宫组,按子宫破裂时不同产程状态分为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与产程中子宫破裂组,按是否规律产检分为定期产检组与未定期产检组以及按照经济水平分为高GDP地区组与中-低GDP地区组。结果:(1)86例患者中,50例(58.1%)表现为腹痛,31例(36.0%)出现腹部及子宫压痛;84例(97.7%)治愈出院,2例(2.3%)死亡。8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7例(78.8%)行子宫修补术,18例(21.2%)行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术; 50(58.1%)发生严重产后出血,52例(61.8%)行输血治疗,21例(24.7%)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15(17.8%)出现并发症。双胎妊娠1例,共有87例新生儿娩出。其中,41例(47.1%)死亡,19例(21.8%)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2例(25.2%)发生新生儿窒息,轻度窒息12例(13.8%),重度窒息10例(11.5%)。(2)瘢痕子宫组54例(62.8%),非瘢痕子宫组32例(37.2%);分娩发动前子宫破裂组63例(73.3%),产程中子宫破裂组23例(26.7%);定期产检组40例(46.5%),未定期产检组46例(53.5%);高GDP地区组55例(64.0%),中-低GDP地区组31例(36.0%)。未定期产检组产次、来自中-低GDP区、子宫切除、围产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定期产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GDP地区组的定期产检率明显高于中-低GDP地区组,中-低GDP区产次、产后出血、输血、入ICU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高GDP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母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仍是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全性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差,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中的孕产妇结局更差。  相似文献   
8.
曹甜甜  刘兴会  吕斌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11):827-830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开放,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病例显著增多,发生产后出血风险大大增加,输血是该类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由于异体血源缺乏和异体输血可能带来得风险,近年来回收式自体血在产科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受到目前技术的限制,回收式自体血在应用实践中仍存在羊水栓塞、白细胞、胎儿红细胞及影响凝血功能等问题。本文总结回收式自体血在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中应用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经济效益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