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子宫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子宫异位妊娠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其中宫颈妊娠49例、峡部妊娠9例、瘢痕妊娠60例、宫角妊娠4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联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122例患者中,24例因异位妊娠清宫术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行两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其中宫颈妊娠10例、峡部妊娠1例、瘢痕妊娠12例、宫角妊娠1例;余98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所有存在阴道出血患者于介入术后均停止出血;介入术后序贯清宫术治疗的患者于清宫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完全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用于子宫异位妊娠清宫术后大出血的急救治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序贯超声引导下清宫术可作为子宫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局部切除骨样骨瘤的适应证,并判断其疗效。方法:17例骨样骨瘤,男10例,女7例。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应用骨钻针切除病变。其中12例在钻切处注入无水酒精5 ml。结果:17例术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均准确穿刺到位,疗效肯定,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干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CCR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分选技术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分选出乳腺癌干细胞,并利用SYBR实时PCR技术测定不同亚群乳腺癌细胞中CCR5的表达。结果: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证实PCR反应的特异性;相对定量结果显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low的CCR5表达水平为对照组CD44+CD24+乳腺癌细胞的6.14倍(P<0.05)。结论:高表达CCR5的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是乳腺癌转移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术后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后兔肝VX2肿瘤炎性带及局部肿瘤进展(LTP)的增强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RFA动物模型,于RFA后1(A组)、3(B组)、7(C组)、14天(D组)行增强CT及病理检查,观察不同时期炎性带及LTP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 炎性带强化于RFA后第3、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减低;动脉期LTP表现为消融灶旁新月状、结节状异常强化影;延迟期D组炎性带CT值较LTP减低(P<0.05)。结论 兔肝VX2肿瘤RFA术后增强CT表现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准确反映RFA术后不同时期炎性带和LTP的血供特点及变化;RFA术后早期炎性带与LTP的增强CT表现存在重叠,RFA术后CT增强随访宜在炎症消退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3-溴丙酮酸介入治疗大鼠肝癌模型早期疗效的评价。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瘤块种植法建立肝癌模型,种植术后10d随机分为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介入术前1d和术后第3天行MRI检测肿瘤体积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术后第3天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肿瘤坏死率。结果14只大鼠完成介入手术(A=10,B=4)。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体积为:482.98±103.88mm^3和255.04±148.30mm^3,A、B组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465);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ADC值为(15.15±5.20)×10^-4s/mm^2和(7.57±0.53)×10^-4S/mm^2,A、B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4)。肿瘤坏死率:A组7例为Ⅲ级坏死,2例为Ⅳ级坏死和1例I级坏死,B组4例均为Ⅰ级坏死,治疗后A组肿瘤平均坏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术后ADC值呈正相关(r=0.897)。结论3一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模型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MRI测量肿瘤治疗后早期体积变化不能反映其疗效,尽管ADC值可评估3-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介入治疗的早期疗效,但尚须进一步研究确立其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例晚期癌症患者,67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人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结果 经4个月随访观察,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09%、97.05%、93.81%、90.42%。在止痛效果显著者,可观察到无水乙醇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坏死。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癌介入术后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肝癌介入术后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四磨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有效率和Wexner便秘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exner便秘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磨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肝癌介入术后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治疗良性前列腺电切后难治性出血中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出现严重血尿,保守治疗无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TAE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7例患者DSA造影均发现活动性动脉出血,在TAE栓塞靶血管后出血停止。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再有血尿。结论 TAE是治疗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