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IV单阳家庭是指夫妻双方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确认阳性,另一方为HIV抗体阴性的家庭(以下均简称为单阳家庭)[1],其中HIV抗体阳性的一方称为先证者,先证者的配偶称为单阳配偶.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表明,现存活的74万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经异性传播的比例为44.3%,其中约1/3为家庭内配偶间经性传播[2].国外文献报道表明,大量的HIV新发感染属于夫妻间经性传播,这主要是单阳配偶在夫妻性生活时未使用或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从而长期暴露于感染HIV的高风险中所致,在一些地区这种风险相当于甚至超过了男性性接触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和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FSW)[3].因此,为了解单阳家庭夫妻间经性传播HI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现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及可行性干预措施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胸部CT研究儿童肺结节流行病学数据,并分析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胸部CT检查的1~18岁患者的胸部影像资料。两名影像科医师在人工智能肺结节筛查系统(AI)的帮助下标注肺结节。使用Kappa系数评估不同医师之间在肺结节检测方面的一致性。以肺结节存在为结果,年龄为决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肺结节位置、形状、密度以及大小来描述每个结节的影像特征。结果 筛选出3359例患者,并最终纳入2017例,其中男1270例,女747例;中位年龄为16.0岁(四分位数:13~17岁)。肺结节筛查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是相当大的(K=0.985,P<0.05)。24.8%的儿童检出肺结节,平均肺结节数目为2.1枚/例。年龄与年龄段间肺结节检出率及年龄与年龄段间肺结节平均数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结节检出率升高(OR=1.142,95%CI:1.115~1.171)。进一步分析显示,96.5%的结节属于微小结节,结节多位于两肺下叶,且肺裂结节(13.1%)及胸膜下结节(11.9%)在儿童中占比较高。结论 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体化泪点成形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获得性泪点狭窄并行泪点切开成形术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57眼)依据泪点狭窄的类型不同采用个体化泪点成形术,对膜状/裂隙状泪点行环形泪点切开并置管,马蹄状泪点行泪点增生膜切除,针尖状泪点行泪点扩张并置管;对照组30例(33眼),均采用常规的四剪式泪点成形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溢泪情况、术眼泪点大小和泪液排出功能,对比两组的功能成功率和解剖成功率,对术中切除的泪点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眼溢泪及泪液排出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泪点大小分级构成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泪点为3级的比例(80.7%)高于对照组(63.6%),但两组间泪点分级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8)。术后1个月,试验组功能成功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5.8%(P=0.046);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试验组解剖成功率分别为100.0%、89.5%,均高于对照组的51.5%、 72.7%(均为P<0.05)。结论 根据泪点狭窄类型选择个体化泪点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术后短期泪点均可达到正常的解剖形态,且功能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4月,对驻马店市2006年7月1日开始随访,2010年10月仍在访的、目前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 119个"单阳家庭"配偶双方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夫妻双方一般人口学信息、性行为特征、阴性配偶阳转信息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 119户"单阳家庭"4.5年阴性配偶的HIV抗体累积阳转率为3.78%(80/2 119)。阳性女性配偶(RR=2.20,95%CI:1.11~4.36)、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去羟肌苷(DDI)(RR=3.08,95%CI:1.58~5.99)、治疗方案未更换(RR=4.33,95%CI:1.92~9.75)、病毒载量高(RR=1.43,95%CI:1.18~1.74),是配偶HIV抗体阳转的危险因素;阴性配偶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RR=0.27,95%CI:0.13~0.60)、每次性生活都用安全套(RR=0.08,95%CI:0.04~0.1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驻马店市抗病毒治疗HIV"单阳家庭"阴性配偶抗体阳转率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加强随访管理,根据个体情况及时规范治疗方案,同时进一步开展家庭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基于彩色眼底像阅片的人工智能(AI)系统分别在社区和医院筛查和(或)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率和差异,初步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连续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 60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9例,女性949例;年龄中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测量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PDR的11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HRA+OCT行FFA检查,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SS-OCTA检查。SS-OCTA采集视网膜层、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观察范围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共同呈现于55°FFA图像和80°×60°SS-OCTA图像中且边界清晰的49个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面积测量由3名测量者独立完成。3名测量者之间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结果3名测量者FFA、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D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一致性相关系数>0.9,P<0.05)。FFA测得的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为0.786 mm2;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中位数分别为0.787、0.791 mm2,DCP无灌注区面积平均为(0.878±0.366)mm2。FFA与SS-OCTA测得的视网膜层、SCP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198);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较FFA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重复性分析结果显示,SS-OCTA测得的DCP无灌注区面积数据中,93.88%(46/49)测量值大于FFA所测结果。结论SS-OCTA测得的PDR患眼DCP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大于FFA。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中国6省(区)15~90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艾滋病相关行为及HIV感染等状况,分析其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的要求,汇总广西、广东、河南、四川、云南和江西6省(区)2009-2010年国家级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数据.对上报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不合格数据后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省(区)共汇总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资料64 003份,15~49岁组55 220人,≥50岁组8783人(13.7%).两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69.6%vs.80.1%)、近3个月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4.1%vs.36.6%)、近3个月发生过临时性行为的比例(18.7%vs.28.4%)、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比例(0.7%vs.1.4%)、最近一年做过HIV抗体检测的比例(14.3%vs.17.1%)均为≥50岁组低于15 ~ 49岁组.而≥50岁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15 ~49岁组(1.1%vs.0.7%).对≥50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固定性伴(OR=0.588,P=0.034)、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OR=5.226,P=0.006)与HIV抗体阳性有关.结论 发生高危性行为(包括同性肛交性行为)是≥50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网络扩大法(NSU法)基于社会学"社会网络"理论,调查过程避免了直接估计难以计数的人群规模,可行性强;一次调查可以同时估计多个人群,被认为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估计方法.此文主要就NSU法的历史背景、原理及应用、最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颅骨直接穿刺单次注血造成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来建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质沉积模型(SS-CNS)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38只新西兰兔,在CT引导下行颅骨直接穿刺后蛛网膜下腔内自体动脉血注射来引发SAH,随后将实验兔分为两组,A组饲养105天、B组饲养154天后均行头颅MRI检查,5天后处死新西兰兔,对其大脑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实验兔大脑的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结果:穿刺过程中实验兔死亡7只,其余31只(81.6%)均在CT图像上显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饲养过程中6只实验兔死亡,病理检查显示SS-CNS阳性10只,建模成功率为40%(10/25),其中A组为37.5%(6/16),B组阳性率为44.4%(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结论:颅骨直接穿刺单次注血是制作SS-CNS模型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建立SAH模型后,饲养时间对建立SS-CNS的成功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领域项目的资助情况,为艾滋病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遴选科学数据提供可靠线索。方法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中,艾滋病领域1999-2011年的项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艾滋病有关项目333项,项目数从1999年的3项增加到2011年的61项,项目金额从40万增加到2386万,并且平均每一项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学科领域中,基础医学受基金资助的项目数为201项(60.4%),药学42项(12.6%),预防医学34项(10.2%),中医中药学31项(9.3%)。在资助类别中,面上项目受资助数最多,为191项(57.4%),受资助金额为5683.5万(55.2%);经费数〉100万的受资助项目均为基础学科方面;受资助项目数>10项的单位共6个,最多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为27项(8.1%)。病毒、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炎症、感染与免疫,抗感染药物药理和人类病毒学是资助的热点。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艾滋病领域的资助项目数呈增加的趋势,资助金额不断增加,主要集中在病毒、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炎症、感染与免疫,抗感染药物药理和人类病毒学等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