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鼻咽癌CT灌注成像及其生物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CT灌注值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鼻咽部CT灌注检查中,鼻咽癌组30例,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正常鼻咽部5例,测量鼻咽癌和鼻咽黏膜位置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其中16例鼻咽癌活检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单抗染色后,Weidner方法计数MVD。各组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CT灌注值、肿瘤分期与MVD之间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49例中1例鼻咽癌灌注检查失败。鼻咽癌组(29例)肿瘤CT灌注值BF为(48.6±16.9)ml·100g^-1·min^-1,PEI为(32.3±7.9)HU,TTP为(17.5±4.9)s,BV为(12.8±4.4)ml·100g^-1;正常对照组(5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15.9±5.9)ml·100g^-1·min^-1、(12.6±1.3)HU、(22.6±6.9)s、(3.5±0.5)ml·100g^-1;鼻咽癌放疗后组(14例)BF、PEI、TTP、BV值分别为(25.2±7.0)ml·100g^-1·min^-1、(19.8±5.9)HU、(22.6±4.3)s、(6.1±2.4)ml·100g^-1,三组各灌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组(29例)中TNM分期(其中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0例,Ⅳ期7例)与PEI和BV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48和0.50),与BF和TTP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和0.22);16例鼻咽癌MVD为(30.8±12.6)个/高倍镜视野,与其BF(51.4±17.0)ml·100g^-1·min^-1、PEI(33.2±9.6)HU和TTP(16.3±4.1)8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85、0.60和0.78),与BV(13.2±5.6)ml·100g^-1弱相关(r=0.48)。结论鼻咽癌有着特征的CT灌注表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微血管密度特征,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Pass技术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MR angiography,3D-CE-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3D-CE-MRA患者,男19例,女13例,其中颈部血管成像4例,肺血管成像7例,腹部血管成像18例,下肢血管成像3例。3D-CE-MRA前,注射2ml钆喷替酸葡甲胺行iPass团注测试,实时显示感兴趣区(ROI)内血流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系统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30%的时间确定为对比剂峰值到达时间(Tp),同时自动将Tp导入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计算扫描延迟时间(Td),并启动扫描。分离各组图像并减影,然后行最大信号强度(MIP)投影。评价MIP后血管图像质量。结果29例1次顺利完成iPass团注测试和3D-CE-MRA,3例未能测出峰值曲线,经调整ROI面积后,成功完成。32例MIP血管图像质量平均得(3.81±0.59)分。结论iPass技术可准确测试Tp,并能自动控制相关联的3D-CE-MRA序列Td,有利于提高3D-CE-MRA成像质量,为3D-CE-MRA个性化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技术.资料与方法 22例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多层螺旋CT对选定的鼻咽层面进行定层连续扫描30次,将4×30帧图像输入function CT软件内,根据动脉动态增强-时间曲线和各组织强化值计算各层面内每一像素的灌注指标,并计算各指标与同层面正常肌肉的比值,以此来评价鼻咽癌和邻近组织的灌注状态.结果鼻咽癌组织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分别为(51.7±10.9) Ml·100g-1·min-1、(35.4±5.2) HU、(14.5±1.7) s、(853.6±245.3) ml/100g,肿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肉灌注比值分别为7.0±1.8、4.1±1.4、0.6±0.1、6.9±3.9.结论正确的检查技术是灌注成像的重要保证,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显示鼻咽癌微循环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咽癌MSCT灌注值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分期的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的鼻咽癌35例,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行GT灌注扫描,动态图像经function CT软件处理,分别测量鼻咽癌肿瘤部位的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CT灌注值和肿瘤分期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5例鼻咽癌肿瘤CT灌注值BF为(51.65±3.25)·ml·100g^-1·min^-1,其余各参数分别为PEI(28.65±1.52)HU.TTP(30.68±2.01)s,BV(12.49±1.07)ml/100g,PEI和BV与鼻咽癌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s=046,rs=0.55,P〈005),BF和BV与鼻咽癌独立T分期之间呈正相关(rs=0.37,rs=042,P〈0.05),其余指标与独立的T分期和N分期无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具有特征的CT灌注表现,CT灌注中的PEI和BV值与鼻咽癌的TNM分期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T灌注值可以反映鼻咽癌分期的部分特点。  相似文献   
5.
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将于近期制定<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本文拟以"区域规划定分布,配置准入守标准"二步走的方式,对全省一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编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选用较稳定的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等3大参照指标作为计算依据,完善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准入条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医学科技进步,使配置更科学、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6.
iPass技术在CE-MRA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Pass技术在增强MR血管成像 (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8例行CE MRA患者 ,男 12例 ,女 6例。其中腹部血管成像 15例 ,颈部血管成像 2例 ,股动脉成像 1例。CE MRA前 ,注射 2ml对比剂行iPass测试。扫描层面位于CE MRA冠状视野的远心端 1/ 3处 ,饱和板置于测试平面的近心端 ,iPass扫描1帧 /s,实时图像显示 ,同步绘制血管内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自动将曲线上升段超出基线 30 %的时间记为对比剂到达时间 ,自动将到达时间载入CE MRA序列 ,根据到达时间决定扫描延迟时间进行CE MRA扫描。原始图像减影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 ,评价重建血管图像质量。结果  17例一次顺利完成iPass测试和CE MRA ,1例首次未能测出峰值曲线 ,调整感兴趣区 (ROI)后 ,再行注射后测试成功 ,完成CE MRA。MIP血管图像质量评分 3.72±0 .5 7。结论 iPass测试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对比剂到达时间 ,可以自动控制CE MRA的扫描延迟时间 ,有利于提高CE MR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颌面部直接矢状位CT扫描(简称矢扫),能清楚显示颌面部有关矢状面上的解剖结构,弥补了轴位CT扫描(简称轴扫)及冠状位CT扫描(简称冠扫)的不足[1,2]。根据诊断要求作者对蝶鞍区、鼻腔、鼻窦、眼眶、口腔等处病变的常规CT扫描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加作直接矢扫,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材料及设备 荷兰PhilipsTomoscan350型全身CT扫描机,直接矢扫附件及副检查床;多幅照相机摄片。方法 CT扫描机架向主检查床侧倾斜20°,放下垂直于副检查床的金属板开关,将附加床垫置于机架和副检查床间,患者俯卧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基于水等效直径(WED)的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WED)和基于有效直径(ED)的SSDEED在估算成人胸腹部CT辐射剂量中的差异。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CT机对240例成人患者行胸部(161例)、腹部(79例)平扫,按部位分别分为胸部A组左右径(LAT)<30 cm,B组30 cm≤LAT≤34 cm,C组LAT>34 cm和腹部A组LAT<27cm,B组27 cm≤LAT≤32 cm,C组LAT>32 cm。记录每例患者的CTDIvol值,并计算ED、WED和转换系数fsize,以及患者的SSDEED和SSDEWED。比较不同LAT组SSDEWED和SSDEED之间的差异。结果 胸部扫描患者ED与WED、fsize,EDfsize,WED及SSDEED与SSDEW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2、32.55、28.44,P<0.05),3组病例间LAT、ED、WED、SSDEED和SSDEWE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3.67、140.97、77.05、19.87、32.21,P<0.05);腹部扫描患者ED与WED、fsize,EDfsize,WED及SSDEED与SSDEW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9、-22.96、22.46,P<0.05),3组病例间LAT、ED、WED、SSDEED和SSDEW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89、82.17、83.16、52.74、53.62,P<0.05)。胸部WED较ED降低约12.0%,导致SSDEWED较SSDEED增加了约11.6%;腹部WED较ED增加了约5.2%,导致SSDEWED较SSDEED降低了约4.8%,且胸部及腹部3组病例SSDEWED较SSDEED均随着LAT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WED能够更好地代表患者的体型大小及衰减特性,SSDEWED能够更准确地计算胸腹部CT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调制强度对成人头部、胸部、腹部CT辐射剂量及噪声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定毫安秒及基于CARE Dose4D技术的5种调制强度(Very Weak,Weak,Average,Strong和Very Strong)对仿真体模头部、胸部及腹部进行CT扫描。记录相应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其改变量,测量各部位各层图像的标准偏差值(SD)作为图像噪声水平。分析固定毫安秒组及各调制强度组CTDIvol及其改变量,比较各组图像噪声差异。结果 随调制强度增高,头部及腹部CTDIvol逐渐降低,相应CTDIvol改变量增大;胸部CTDIvol逐渐升高,相应CTDIvol改变量减小。不同调制强度下,头部及腹部图像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3、45.78,P均<0.01),而胸部图像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60,P=0.47)。结论 随调制强度增高,仿真体模头部及腹部辐射剂量逐渐降低,图像噪声改善;胸部辐射剂量亦逐渐增加,但图像噪声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