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已位居第二位,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现有的研究显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并进一步引发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现将高危型HPV在宫颈癌中的致癌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了解子宫动静脉瘘致阴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查阅Medline电子数据库。搜索到1952-2013年相关文献326篇,其中2008-2013年的文献69篇,近5年的文献资料着重报道子宫动静脉瘘新的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特别是保留生育功能的方法。子宫动静脉瘘是导致阴道大出血的较罕见但严重病因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子宫动脉造影+栓塞术是较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以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8岁.10年前发现右耳下隆起,未予治疗,近来发现面部不对称,有胀痛,肩部偶有抽搐.专科体检示双侧面部不对称,右腮腺区膨隆,右耳后触及肿块,较深,大小不等,轻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度不佳,表面皮肤无红、热.无明显面瘫症状.咬合关系正常,舌体活动正常.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CT示右侧咽旁一巨大软组织影,大小约5.7 cm×7.1 cm×6.3 cm,其内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60 HU ,病灶以纵向生长为主,上至颅底,下至颞下窝,向左推移鼻咽,向右至下颌骨,右侧翼内板、上颌窦后壁及下颌骨升支骨质受压变薄,病灶生长至颅底,颅底骨质受压变薄,未见增厚及骨质破坏征象,增强后未见"脑膜尾征",颈静脉孔大小正常,未见破坏(图1~3).MRI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包膜,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包膜强化(图4~6).病灶与右侧腮腺分界清楚,腮腺受压外移,鼻咽部内移但黏膜未见破坏,双侧颈动脉鞘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图7).影像诊断:右侧咽旁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6.
7.
动脉与静脉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即形成动静脉瘘,动静脉瘘可发生在全身各脏器,但盆腔脏器较少累及,因而子宫动静脉瘘较罕见,但其可导致阴道大出血,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下面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及处理能力。1临床资料患者,32岁,  相似文献   
8.
叶梦茜  干金妮  张敏鸽 《浙江医学》2021,43(19):2084-208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联合微小RNA-135a-5p(miR-135a-5p)、微小RNA-373(miR-373)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进行宫颈病理检查的患者132例,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宫颈癌89例(恶性组)与宫颈癌前病变43例(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分辨率MRI检查,记录检查参数并分析诊断价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iR-135a-5p、miR-373表达水平,分析高分辨率MRI、miR-135a-5p、miR-373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以及单项检测和3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miR-135a-5p、miR-373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阳性高危型HPV、鳞癌、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及深浸润宫颈癌患者miR-135a-5p、miR-373表达水平均高于阴性高危型HPV、腺癌、高与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及无浸润与浅浸润宫颈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高分辨率MRI、miR-135a-5p、miR-373单项检测相比,3项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较高(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可准确显示宫颈癌的征象,miR-135a-5p、miR-373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特征有关,3项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CT征象与肺腺癌瘤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收集接受CT扫查的肺腺癌患者80例,共82个病灶,分析病灶直径、边缘有无分叶、毛刺、支气管截断、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征(PI)、病灶CT平扫密度和转移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究各CT征象与肺腺癌瘤内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80例肺腺癌患者瘤内纤维化Ⅰ级者21例,Ⅱ级者36例,Ⅲ级者23例。不同程度瘤内纤维化的肺腺癌患者间,病灶直径、病灶CT平扫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程度、毛刺、支气管截断、血管集束、PI程度与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的分叶征程度、血管集束、PI程度、支气管截断、毛刺情况与瘤内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504、0.573、0.518、0.304、0.413,均P<0.01),但转移情况与其瘤内纤维化分级无明显相关(r=0.160,P=0.156)。结论 CT征象分叶征程度、血管集束、PI程度、支气管截断、毛刺情况可反应其瘤内纤维化程度,对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001;χ2=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结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