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2000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13例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患者,分析肺栓塞高危因素、致病原因、发生时间、诊治流程及治疗结果,评价临床实用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2例术前发生肺栓塞者均死亡。术中1例发生肺栓塞者及时插管抢救溶栓后痊愈。术后10例发生肺栓塞患者中,1周内6例,2周内4例;4例经溶栓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口服华法林,随访3个月未再出现病情反复;6例死亡,其中5例栓塞后24h内死亡,1例72h死于二次栓塞。结论骨科围手术期肺栓塞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救治不及时容易导致死亡。简单实用的早期临床诊治流程和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肺栓塞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在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骨折早期固定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按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原则治疗伴有主要骨折的多发创伤患者34例,ISS评分平均29.4分,GCS评分平均12.5分;单发骨折24例,多发骨折10例,其中股骨骨折17处,胫腓骨14处,肱骨7处,前臂6处,复杂骨盆骨折3处。人院后均予以快速复苏,按照伤害控制性手术方案实施单臂外固定架临时固定骨折,完成复苏后行确定性的骨折内固定。结果开放性骨折平均每处骨折清创、外固定手术时间65min(30~140min),出血量185mL(70~250mL);闭合性骨折平均每处手术时间45.8min(31~65min),出血量30mL(10~50mL)。平均间隔14.2d(5~45d)更换内固定,确定性骨折固定每处平均手术时间142min(60。171min),出血量420mL(200~490mL)。2例复苏期间死亡,1例针道感染,1例深部感染。余32例出院后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8~3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急性呼吸功能障碍、脂肪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早期骨折固定的方法,正确运用可以控制手术规模和减少手术时间,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Inter Tan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笔者自2012-01—2013-12共诊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9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DHS、PFNA、Inter Tan 3组,分别比较3组术中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氧分压(PO2)、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 3组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显性、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DHS组和PFNA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白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Inter Tan组术后1、3、5 d白细胞计数水平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组术后1、3 d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3、5 d Inter Tan组下降最明显,其次为PFNA组,DHS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谷丙转氨酶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住院期间并发症6例,PFNA组8例,Inter Tan组14例,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及髓外固定均可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髓内固定中的Inter Tan对失血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O2影响最大,但3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总体结局(死亡及并发症)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痴呆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影响及老年髋部骨折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5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认知功能状态将其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痴呆组49例,非痴呆组472例;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局将其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病死组103例,存活组418例。分析比较患者一般数据、术中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1年病死率及独立生活能力等,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患者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9. 4%。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80岁、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全身麻醉、呼吸系统并发症、脑卒中及谵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围手术期及术后1年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男性、痴呆、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美国麻醉协会麻醉(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痴呆在老年髋部骨折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与非痴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比,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患者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对二期翻修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8例行二期翻修术治疗的THA术后慢性PJI(共48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一期清创手术时取出假体并置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待感染控制后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二期翻修,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评估指标为控制感染耗时?感染复发率?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culture positive,CP)35例,培养性阴性(culture negative,CN)13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患者的感染均得到控制,CN组控制感染耗时较CP组长[(119.3 ± 30.1)d vs.(98.4 ± 25.9)d,P=0.03];二期翻修术后门诊随访9~49个月(平均29.6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CN组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CP组[(2.8 ± 1.6)分 vs.(1.8 ± 1.2)分,P=0.03]?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低于CP组[(79.1 ± 9.1)分vs.(85.6 ± 7.1)分,P=0.01],术后优良率也明显较CP组低(53.8% vs. 85.7%,P=0.04)?CN组和CP组各有2例复发,但两组感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 vs. 5.7%,P=0.62)?结论:采用二期翻修术可有效控制THA术后的慢性PJI,但CN患者的翻修术疗效明显较CP患者差?推测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针对性应用敏感抗生素可能对改善PJI翻修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髌骨骨折的规范化评估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张建政  刘智 《中国骨伤》2013,26(6):445-448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1]。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髌骨骨折呈现发病率高、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等特点[2]。张力带钢丝技术结合内外侧支持带修补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经典方法[3],但随着该技术的推广与普  相似文献   
7.
李连华  张建政  刘智  孙天胜 《中国骨伤》2016,29(12):1154-1156
正患者,女,12岁。5岁开始逐渐出现行走不稳,左右摇摆,未予重视。2013年出现双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5个月前发展为无法行走,需要坐轮椅。曾被诊断为"脑炎"、"先天发育异常"、"幼年性类风湿"等疾病,均未确诊,症状无改善。1 d前不慎从轮椅上摔下,双膝着地,双膝关节上方处剧烈疼痛,活动不能,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急诊X线片(图1a,1b)示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骺及干骺端扩大,双侧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病例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1~64岁,平均35.5岁。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6和12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分析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最佳适应证。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8个月,平均27.8个月。13例股骨干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4.1)个月,14例股骨颈骨折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4±2.9)个月。合并症:1例股骨远端骨折由于狭部限制,重建钉过细,局部旋转不稳定,并发肥大性骨不连;1例股骨中段骨折延迟愈合;2例股骨干旋转畸形愈合;1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不愈合。末次随访时进行Friedman-Wyman评定,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股骨重建钉适用于绝大部分股骨干骨折合并髋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合并股骨干近端或狭部骨折。但对于股骨颈头下型、难复位的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远端骨折,股骨重建钉并非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效果与并发症。方法:2004年2月-2007年2月应用LISS接骨板固定治疗44例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其中股骨远端骨折16例,胫骨近端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3例。术后即刻、1、3.6个月和1年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种类、发生率、处理结果。结果:随访20—176周,平均52周。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5例取出内固定。发生与LISS相关并发症9例,其中2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2例复位不良,2例骨折再移位,1例内固定失效,1例腓浅神经损伤。结论: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挺进映秀     
灾后的第二天,作为北京军区总医院医疗队队员,我满怀激动的心情,飞赴成都.当晚即赶赴我心中那块美丽富饶而又不幸的圣地--汶川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