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张宇哲 《华夏医药》2006,1(2):133-134
确立“实践创新本位”人才发展新战略,以实践创新型为战略取向,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和调控等管理活动进行系统谋略和规划。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才能正确选拔人才。人才之间的根本差别就是能力差别,由于能力本身无法用基本的数量关系来衡量,识别人才只能通过其自身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来进行判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才配置资源的市场化进程加快,促进了人才优化配置。坚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是中国和谐社会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坚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是中国更新用人体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前,空军招收飞行学员脊柱疾病筛查是在外科进行,外科检查怀疑脊柱异常时再申请局部X线摄片,为了更真实全面地反应受检者的脊柱健康状况,从2006年起,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对应招对象实施全脊柱X线筛选.我们在2006至2010年度招飞全面体检中对4256名身体拟合格的受检学生进行了脊柱X线平片检查,现将有关脊柱侧凸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MRI表现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确诊的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强MRI表现。结果例婴幼儿颈椎结核病变5例累及颈6、7椎体,3例累及颈3-4椎体,2例累及颈4-5椎体,1例累及颈2-3椎体,3例椎管受累,6例椎旁冷脓肿形成。高场强MRI表现为2个相邻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椎旁冷脓肿边缘清楚,Tl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受累椎间盘消失或T2WI低信号。结论婴幼儿颈椎结核早期易延误诊断,易导致严重后凸畸形,是截瘫的危险因素,高场强MRI检查能显示病变,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长期低剂量给药对食蟹猴自发活动和丘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2只月龄为(46.25±5.40)个月的雄性食蟹猴随机分组为氯胺酮组(8只)和对照组(4只)。氯胺酮组按体质量1mg/kg每天静脉注射氯胺酮(1mg/mL),对照组注射相应量的生理盐水(1mL/kg)。采用观察法定期观察和记录动物给药前后的自发活动。3个月后处死动物,用TUNEL法测丘脑细胞的凋亡状况,Western blot法测得丘脑细胞的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开始时,对照组和氯胺酮组动物的行走、攀爬、移动和跳跃自发行为无统计学差异。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氯胺酮组行为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至第90天时行走、攀爬、移动和跳跃均低于初次用药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自发活动没有明显的改变。这提示氯胺酮组的自发活动行为出现了抑制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丘脑凋亡细胞增多,丘脑细胞的Caspase-3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持续使用3个月可导致青年早期食蟹猴自发活动显著减少,可能出现了药物耐受现象;低剂量氯胺酮持续应用可致丘脑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 3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腓肠肌急性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腓肠肌急性损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整理,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或水激发序列像,以及轴位T2加权像。结果16例患者的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上均表现为肌肉损伤区的水肿、出血和肌纤维断裂,6例有肌间隙内有少量积液。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在T2加权像及水激发序列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出血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MRI能特征性显示急性腓肠肌损伤的部位与病理改变,显示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软组织损伤改变,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医院甲型H1N1流感聚集暴发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入秋冬季以来,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当前人群还做不到广泛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下,若一个单位不加强有效预防,发病例数在短时间内剧增.医院是发热患者就诊、治疗集中场所,发生甲型H1N1流感交叉感染或暴发流行的潜在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7.
姜立杰  杨超  张宇哲 《河北医药》2013,(17):2636-2637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临床上多分为四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近些年,随着工作学习条件的改变以及伏案工作时间增多,尤其是长时间操作电脑加上自我保健意识的不足,致使颈部疲劳加重,发患者群年轻化,青少年颈椎病征候群日渐增多,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有学者认为已成为社会问题[2]。对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年龄在14~30岁,经临床和X线、CT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病历资料,随机抽取100例,总结其影像特点、探讨其形成机制,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