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张军良 《河北医药》2007,29(11):1234-1235
上矢状窦是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最常见部位.上矢状窦损伤手术既要解决出血,又要考虑静脉回流.我院自1994年至2006年共收治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14例,手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军良 《人民军医》2014,(8):908-908
远海施工远离祖国大陆,高湿、高温、高盐的环境使卫勤保障难度增大。现就相关问题与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B-EHE)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15年9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9例B-EH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64岁。术前X线及CT检查均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例MRI可见周围软组织受累,1例出现肺部转移灶。3例选择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1例腰椎病灶选择肿瘤切除椎板减压内固定;3例近关节病灶选择肿瘤切除假体置换,其中1例术后化疗;1例多发病灶伴肺转移选择活检确诊后化疗治疗;1例病理性骨折伴出血选择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结果 9例中失访1例,其余随访时间8~72个月。现7例存活。3例行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2例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后治愈。1例腰椎肿瘤切除减压固定,术后恢复良好。3例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失访;2例术后治愈,关节功能良好,其中1例术后辅助化疗,未出现局部复发和病灶转移。1例多发病灶伴肺部转移行化疗,肺部无进展,局部无进展。1例行截肢术后综合治疗者,肿瘤复发迁延性出血,最终因器官衰竭死亡。结论 B-EHE为低-中度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无特异性,诊断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结果诊断。治疗首选边界切除,辅以化疗或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前,重型颅脑损伤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存在很多分歧,主要分歧之一为时间窗的选择,故本文针对时间窗展开研究,选取我科自2007年9月至2013年7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73例患者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后,采用不同时间窗分为大骨瓣减压术后(36~48h)组与术后(6—12h)组行亚低温疗法,对比发现术后36—48h组,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1年4月~2006年6月,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依据CT扫描定位,超早期(发病后6~7小时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35~74岁,平均56.9岁,60岁以上18例(39%)。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骨肉瘤手术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腓骨近端骨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8~38岁(中位年龄17岁)。18例患者均主诉疼痛,伴有腓总神经麻痹症状8例、包块3例;病程1~24周。Enneking外科分期ⅡB期17例,Ⅲ期1例。18例患者中,15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术,其中Malawer type Ⅰ型切除13例、Ⅱ型切除2例;2例患者外院切除不完整,入院后选择截肢手术;1例患者(Ⅲ期)入院时已发生肺转移,给予2个疗程化疗后原发肿瘤继续生长,疼痛无缓解,予以截肢手术。术后3个月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价15例保肢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0个月。发生肺转移8例,死亡5例(包括3例截肢患者)。15例行腓骨近端骨肉瘤切除保肢手术的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截肢术;1例出现术后伤口感染,给予积极加强换药,伤口正常愈合;5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7个月自行恢复,1例遗留轻度跛行,2例出现足下垂需佩踝关节支具行走。15例患者接受保肢手术后皆未出现膝关节不稳症状,术后3个月MSTS功能评分,11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结论 对于腓骨近端骨肉瘤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决定手术方式,腓骨近端骨肉瘤术后并发症患者可接受。术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外侧头原位缝合即可获得膝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8.
3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突发胸背剧痛、血压增高、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血压脉搏不对称、休克及上纵隔影增宽是该病的常见表现与诊断线索。超声心动图、CT扫描和MRI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处理主动脉夹层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不少高血压患者有晨间异常升压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高峰有关。本文结合87例临床治疗观察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994年至1996年3年间,我们以尼群地平治疗部分老年高血压住院病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血压≥160/95mmHg,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筛选病例的方法是:患者服尼群地平10mg/次,早晚8时各服1次,每天早上7时(7AM),下午2时(2PM),晚上9时(9PM)3次监测右臂膀动脉坐位血压。治疗2周后,选择2PM,9PM二次血压均降至目标血压≤14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